電影

影評《小丑/Joker》落選奧斯卡最佳影片,是質量欠佳還是三觀不正?

第九十二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演員華金·菲尼克斯奪得了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眾望所歸的同時又讓人疑惑:為什麼《小丑/Joker》電影只有原創音樂和男主演得到了奧斯卡的認可,他黑暗壓抑的劇情,發人深省的含義,難道不值得讓它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成為新時代超英電影的模範么?

我認為,還不夠。

在我解釋原因之前,我們來了解一下它背後的故事吧。1974年華金菲尼克斯在波多黎各出生,等待他降生的一家人中,大他四歲的哥哥是他未來最仰慕的人。

然而,1993年的秋天,那個無比疼愛他的哥哥永遠離開了他,與此同時一位擁有無限可能的影壇新星,就此隕落,華金開始沉淪,沮喪的他無法接受哥哥的離去,一度選擇息影。

2000年,新世紀的第一年,成為了他的大年,攜《角鬥士》歸來的他如「不死鳥」一般獲得新生。

自此之後,華金在電影中扮演的角色不再單一:他可以是溫暖的寫信員,可以是冷酷的退役老兵,可以是落魄的歌手,也可以是瘋狂的罪犯。

2019年,他主演的《小丑/Joker》上映,他的角色走向了大眾心中,使這部小成本的電影在票房與口碑上都取得了成功,威尼斯金獅獎的奪得甚至讓這部電影在奧斯卡獎上有了一定的呼聲,作為一部超級英雄題材的電影,《小丑/Joker》不容置疑是成功了。

《小丑/Joker》的開場極其平淡,亞瑟平靜坐在鏡子前給自己化妝,背景里的新聞頻道播放著哥譚市的動亂不平,亞瑟掰開嘴練習微笑,但難掩心中的憤怒與絕望。

作為廣告小丑,亞瑟的處境並不理想,哥譚市的混亂讓他很難有一個安定的生活。第二幕時電影就結束了氛圍渲染,開始著墨來塑造人物,亞瑟窒息的笑,很難不引起觀眾的注意,他的笑不像是快樂,而像是陣痛。

亞瑟如往常一樣,來到衛生局接受免費心理諮詢,然而社工只會說一些大道理,他也是一如既往地接受。回去的路上,他被人誤解,受人嘲笑,這一切都像是一如既往。樓下的明燈似乎寓意著,家中還有他的一絲溫暖。

亞瑟的生活靠扮演小丑賺來的工資維持,他與他的母親住在一起,他也有夢想,他希望有一天能當一名偉大的脫口秀演員。他時常會幻想,自己也能登台,萬眾矚目。而接連的事件,不得不讓他從幻想中脫離,朋友的背叛,愛情的錯覺,夢想的破裂。

失意的他,情急之下,失手奪走了三條生命。一點點壓力正在從深處改變亞瑟,他逐漸將憤怒表現出來。諷刺的是,正當他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時,哥譚市卻將犯罪時的亞瑟當英雄一般膜拜。

他得到了一些備受矚目的感覺,他發現自己享受的不是帶給人快樂,而是站在人群中間的感覺。就在他以為命運的天平開始向他傾斜時,母親的騙局浮出水面,他多年照顧的母親,並不是他心中的樣子,他的悲慘命運似乎也是母親一手造成的。

這,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他決定報復,報復所有人,然後在萬眾矚目的地方飲彈自盡,完成自己的夢想。

他成功登上舞台,準備了結一切。但是,這個主持人不給他任何的機會,所有人都認為,他是個笑話。所以,小丑殺了主持人。

警車帶走了他,回去的路上哥譚市混亂不堪,暴徒走上街頭大肆破壞,他們以「小丑」為精神榜樣,肆意宣洩憤怒。亞瑟,不,是小丑,他終於如願以償的萬眾矚目了。然而這一切,都是亞瑟的幻想。

《小丑/Joker》的誕生,基於華納旗下DC電影公司的著名IP「蝙蝠俠」中的最大反派「小丑」塑造而成,但與很多的超級英雄題材的電影不同,這部《小丑/Joker》沒有原著的支持,是直接依靠編劇劇本產生的作品。

這樣的產生對於此類商業片來說有好也有壞:好處就是能夠充分發揮片場優勢,無視原著的同時給演員、攝影、導演都提供了很大程度的自由發揮空間,這也是小丑出色的原因;壞處也很明顯,《小丑/Joker》無原著可依,電影就出現了故事含義較為淺顯的不足,也使本部影片給人一種短板明顯的不適感。但是,《小丑/Joker》的出現其正面意義非常大,他鼓勵了華納公司開放對DC電影公司小成本電影製作的自由權,也在漫威宇宙大放異彩的今天,給了DC翻拍超英電影的信心。

單論劇情,《小丑/Joker》到底有何不足?我想,不足就在,痛苦和逆轉都太過刻意。亞瑟的生活中有片瓦棲身,有免費諮詢,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樣的生活其實談不上「絕望」,確實很辛苦,但是並不「絕望」。這一點的忽略,導致了隨後亞瑟的爆發體現地並不合理。亞瑟因為受人陷害導致失業,就要取人性命,我可以理解這份憤怒,但是不能理解這種做法,正如片頭所說,哥譚市並不太平,人人面臨失業,這種危機恐懼感的產生也是無可厚非的。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我認為《小丑/Joker》很精彩,但是稱不上是絕妙。不過,電影上映之後,許多觀眾都表達出了自己對《小丑/Joker》能榮獲奧斯卡的充足信心。我想,我們的判斷被干擾了,干擾我們的是華金絕妙的演技,攝影夢幻的調色,以及導演細膩的把控。

如今,許多人開始崇拜反英雄,在加上影視作品中導演們對反派的多面表達,讓觀眾們對反派有了一種比主角還深的感情。許多反派的「黑化歷史」似乎比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更加吸引人。

其實可以理解,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壓力很大的環境中,我們需要宣洩,需要表達憤怒,現實生活無法滿足我們,我們需要從影視劇中尋找慰藉。但是,請不要忘記,比起崩潰的好人,始終堅持的英雄才是可敬的。

與《小丑/Joker》同是描寫反派小丑起源故事的漫畫作品《致命玩笑》中,小丑想通過精神折磨,來讓戈登局長陷入瘋狂,從而證明,任何人只要處在他的情況下,都會發瘋的,他自己的瘋狂也是正常的。除了發瘋,還能怎麼辦?但是,戈登局長沒有讓他得逞,讓他去坐牢。

那麼現在,堅守底線的戈登局長和放棄底線的小丑哪個才是令人尊敬的那位?

就像蝙蝠俠說的:也許沒必要一遇到困境,就和一堆蟲子一起在石頭底下爬,也許向來只有你會這樣!這是對小丑說的,也是對我們每一個人說的。蝙蝠俠經歷了比小丑更凄慘的過去,他尚且能夠振作起來,不對命運認輸,不去成為蛆蟲,我們也更應該如此。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困難,當困難來臨時我們並不是毫無選擇,我們可以選擇放棄原則成為小丑,我們也可以堅守內心成為蝙蝠俠;我們可以選擇傷害別人,也可以選擇直面風浪。

《小丑/Joker》想要表達的是一個悲劇,一個幻想中的悲劇。小丑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反派,他沒有原則,他喜歡考驗人性,他甚至能勉強同蝙蝠俠對抗,他就像是我們內心隨時準備打破原則的邪惡。但是作為人,他是脆弱的,任何苦難都不足以將一個堅強的人摧毀成那樣,一旦他明白了自己才是最脆弱的,他就一定會崩潰。我們並不是沒有選擇,請相信這一點!

分享這篇文章

好看的美劇推薦《黃石之爭/黃石公園》,口碑炸裂的西部劇,千萬別錯過!

上一篇

Netflix燒腦德國電視劇《暗黑Dark》第三季已放出,你看明白了嗎?

下一篇

猜你喜歡

評論已關閉。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