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已經來到,學生們也將迎來久違的暑假。雖然因為疫情的影響導致影視作品不能及時上映,但是依舊有很多好看的動畫電影在網絡上陸續上線。《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作為岡田麿里(岡媽)的動畫電影新作一直備受期待,這一次她又會為我們展現怎樣的冒險之旅呢。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又名《無限》,該動畫由colorido動畫工作室製作,佐藤順一、柴山智隆執導,岡田麿里擔任編劇。既然是岡媽的作品,溫暖自然還是不會放過的。依舊是那種溫暖的畫風,依舊是講述青春故事的「舞曲」,在這個夏天與我們相遇。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通過一位青春期少女美代為主線,以貓的面具為引子講述了一場奇幻的充滿各種隱喻的冒險經歷。原本擁有「厭世」感情的美代終於在夥伴們的幫助下了解到作為人類的真正意義。
隱匿在這個夏天的清新戀曲
首先來說說設定的問題,選擇用「貓咪的面具」來作為一個引子的確是很吸引人的,有點像宮崎駿常用的「奇怪人設」。在畫面方面也不用多說,作為一部青少年動畫電影的確可以吸引他們的目光。再則就是這個插曲《花里的亡靈》真的好聽,不管你看不看動畫,這部動畫的音樂一定要聽一聽。
既然是岡田麿里(岡媽)的動畫作品,肯定會帶有一定的感情。就如《朝花夕誓》那樣,利用細膩的表現手法來闡述離別與成長。而《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所表現的則是如何面對問題而不是選擇逃避。兩部動畫電影都有相似的地方,但是所表達的感情卻是不同的。
在故事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片段,是日之出和美代非常親密的表現。看到這裡的時候還以為這兩人已經確定了關係,沒想到的是只不過是一個前期的鋪墊。兩個人為了逃離現實的「壓力」,躲在石柱下面欣賞著夏日美麗的星空,如此親密的表現也著實讓人羨慕。
第二天上學日之出對於美代竟然變了一個態度,這樣的轉折真的讓人一頭霧水,到底因為什麼而發生這樣的轉變?難道昨晚發生的事情只不過是美代的一個夢境嗎?為了找到這個答案,相信大家都會選擇追下去。
美代有兩個身份,一個是作為人類的被稱為「無限」的美代,另一個則是日之出身邊的一隻小白貓「太郎」。美代之所以會喜歡日出之,主要還是因為在作為貓咪時候被溫柔的照顧。原本就缺乏家庭溫暖的她終於找到了解自己的人,是誰都不會隨意放棄這次機會的。
而那次傍晚的約會,也只是美代以貓的形態和日之出親昵,並不是人類姿態。就這樣,後面的故事則是為我們上演了一場有關戀愛的「青春舞曲」。只不過最後的那句「喜歡」被翻譯成了「謝謝」的確有點讓人接受不了。
隱藏在那些設定背後的寓意
▼「面具」
面具可以用來隱藏一個人的外貌和所摻雜的感情,在一些晚會或者是聚會中可以用到。在《無限》中,貓的面具不僅僅只是來回替換人類與貓之間的形態,它還有背棄身份的隱喻。
溫暖覺得編劇利用貓面具這個設定非常有意思,為什麼要用貓面具而不是狗面具可以參照下文之中所說的內容。雖然面具只不過是我們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但是如果我們深究的話也會發現這其中的問題。
雨果:「人們以為面具容易戴上也容易摘下」
正如雨果所說的這句話,自從有了「貓的面具」後,美代一直依賴於這個面具,因為只有這樣她才能夠和日之出有親密的接觸。而作為現實世界的人類,美代一直都生活在痛苦下,正是因為習慣「面具下」的生活,讓她得到了「解脫」。
「我不想再做人了」隨著一聲輕響,代表著人類身份的面具脫落,她終於脫下人類的「偽裝」變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美代以為,戴上了人類的面具就可以輕鬆的過下半生生活,沒有人會在意她,也沒有人想她,可是當他再次見到日之出了解其內心想法後,才發現原來一些都錯了。
等到她再想脫掉這個面具,要比戴上的時候更加困難。正因為如此,美代才知道,自己不應該選擇逃避問題(戴上貓的面具),而是積極的面對。
通過面具我們可以發現,貓的面具不僅僅只是代表著「虛偽的身份」,最主要的是想告訴我們面對生活中的挫折不應該選擇逃避。虛偽的面具雖然可以輕鬆戴上,但是當你想要摘下的時候,卻並非那麼容易。
▼「貓咪設定」
如果單獨拿出一個劇本讓你選擇一種動物來作為「主角」的話,我覺得多數人會選擇貓咪。寵物狗雖然也是人類的伴侶寵物 ,相對於貓來說它缺少一種「柔韌性」+「神話感」,畢竟貓咪在日本文化領域中也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對於日本人來說,貓咪有著很多的寓意。日本人認為貓咪是有靈性的動物,因此把貓咪和自己信服的神靈一起供奉。日本人民喜歡貓喜歡到什麼程度?田代島乃是著名的貓島,在這裡每一隻貓都會得到尊重,他們不會去傷害貓咪,甚至把貓當成家人,如此和諧的場景的確少見。
正因為貓咪在傳入日本初期的時候非常少,只能由貴族飼養,所以貓咪也有著「富貴」的寓意。日本人與貓有著相似性,他們不喜歡吵鬧的環境,討厭被他人控制,就如那貓咪一樣,希望過著優雅恬靜的生活。
不論是在日本還是其他國家,貓咪都有招財的作用。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喜歡用一隻單手搖晃的貓咪放在商店門口,為的就是引進財源,因此「招財貓」為此得名。當然了貓咪的作用還是有很多的,保護糧食,讓主人開心。日本人恰好又是如此喜歡貓,貓文化「入侵」,所以在很多影視作品中理所當然地看到他們的身影。
正是因為那麼在劇情之中還是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貓咪呢?
◇「半貓與全貓」
日之出為了找回美代,與黃豆粉一起來到了貓島,可是作為人類的他是不可能看到這片神秘的淨土。為此只有戴上和美代一樣的面具才能夠看到貓國的存在。而在劇情中,當日之出帶上貓的面具後並沒有變成和美代一樣的貓,反而只是雙手有了變化,而這個設定正是編劇想要說明的半貓與全貓之間的區別,同時也寓意著他們的心理想法有所不同。
如何才能找到兩者的不同,我們不要忘記貓老闆所留下的信息。當美代的「人類面具」脫落的時候貓老闆終於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並且還說了句「當你內心深處完全不想做人的那一刻,面具自己就會掉下來。」也就是說,當本人自願放棄人類身份後,這個面具就會出來。
日之出的情況與美代不同,他並不是自願,而通過貓老闆看到半貓狀態的日之初並沒有詫異表情來看,半貓還是很常見的。也就是說在貓老闆在人類世界拉攏生意的時候,會遇到戴上面具之後變成了半貓的人類,交易並不能成功,所以貓老闆才很珍惜這些「掉落面具」的顧客。
日之出正是因為內心對人類世界和自己的家庭並沒有完全失望,再加上被日之出表白之後,對於愛的渴望讓他不願背棄這個世界。他只是想救出美代而不是逃離這個世界,所以他內心對於生活嚮往並沒有完全隔絕。
日之出只是變成了半貓暫時獲得了「貓的能力」而不是想變成貓。通過貓店長的表情來看,在之前的「顧客」中也出現過這樣的情況,而這些人正是代表著對生活有所期待,並不想完全逃避這個世界的寓意。
▼「太陽的設定」
在這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設定,喜歡貓的人肯定對自己愛貓的味道非常熟悉,那種如陽光,溫柔清新的「味道」足以讓你沉醉,或許這就是吸貓人的樂趣吧。在動畫中日之出也喜歡吸貓,並且還說出「有太陽的味道」(吸寵物?宮崎駿好像也挺喜歡這種設定)。
既然是岡媽的作品,我們同樣也可以在其他作品找到一樣的「比喻」。在《朝花夕誓》中,瑪奇亞手裡抱著遺孤輕柔的說出「有太陽公公的味道」。
正是剛剛經歷了生死,讓瑪奇亞在絕望之中找到了一絲慰藉,孩子並不只是一個陪伴,更多的還是精神的指引。而太陽,乃是萬物生長所需要的元素之一,朝陽不僅可以點亮天空同時也有希望的寓意。
想必「太郎」對於日之出來說也是對生活的一種慰藉,而這溫暖自由的味道正如太陽一樣,讓他的生活充滿希望。
清新戀曲背後隱藏了哪些現實
雖然是一部有關校園戀愛的青春舞曲,但是在這其中我們也能夠看出日本校園內所發生的一些問題。對於那些拿著美代的「情書」大聲在講台上念著只屬於一個人的「戀愛書信」這種看似玩笑的做法卻傷透了某個人的心。
大家還記得美代的朋友嗎,在學校之中她只有這一個朋友。回憶起他們是如何認識的,相信大家也應該有所了解。學校的冷暴力讓美代被孤立,而這個好朋友也是由自己好不容易才爭取過來的。而這些「糟糕」的故事,正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映射,校園欺凌事件時有發生。而這也是編劇想要表達的,提醒著我們校園暴力對於孩子心理的影響。
美代之所以想逃避現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由於父母的疏忽造成她性格怪異。好不容易等到母親的回歸卻因為父母「滑稽」表現而深受打擊。雖然說美代的確是因為「表白」被拒絕後才選擇逃離這個世界拋棄人類的身份,但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家長的身上。
如果說一開始她就能夠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哪怕父母離異也依舊會受到保護,我想美代並不會如此「厭世」,更不會和貓老闆達成協議,丟棄人類身份。正是因為家庭的影響造成青少年心理發生變化,沒有及時談心,沒有交流,他們自然會越陷越深。而這部動畫雖然是給青少年看的奇幻冒險,但是更多的是想提醒著那些家長,要照顧好自己的孩子,而不是選擇忽略。
寫在結尾
可能是由於所領悟的角度不同,溫暖還是覺得這部動畫電影存在著一些問題,雖然是岡田麿里(岡媽)編劇,依舊能夠感覺到在設計方面出現了一些局限性。既然是作為針對青少年而創作的動畫,看起來還是有一些蹩腳的。
故事總是會出現比較突兀的地方,就比如男主日之出怎麼就突然喜歡上了美代,感覺就是為了貓島冒險而準備的,給人一種很生硬的感覺。還有黃豆粉的突然轉變,雖然的確是因為主人的一些動作認識到自己的丟失帶給主人的影響,但是在感情變化上面還是存在一些缺陷。
繁榮的貓島,在這裡生活真的快樂的生活嗎,看到那顆頂端沒有陽光的樹就知道,這裡才是「痛苦的深淵」。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這部動畫電影對於親情友情的表現一定要給一個贊,就是對於愛情這方面的描寫還是有點難受的,作為一部愛情片在感情的描寫上缺了一點甜度,作為兒童青春片又太過輕浮。優缺點都有,最主要的還是看個人的理解。不管怎麼說岡田麿里的動畫新作《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還是值得推薦的,你的青春有沒有一絲相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