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目標堅定遠大,今天推薦的這部美劇主角當之無愧。自七歲起就知道自己要成為美國總統,所行一切事都為此努力;但要說私生活之亂,他也當的起,畢竟高中就玩三人行!作為政客,他可狠!為達成目的,欺騙、背叛都是小意思;但你要說他弱,也確實有那麼一些,迷茫、不知道真實的自己是誰。
雖然事情都做了,內心卻還在道德與倫理之間徘徊,而且他和咱們一般人不同,既是歐皇又是非酋。當我們覺得他運氣逆天,歐到不行,他卻覺得自己差爆了,不樂意接受!話不多說,就是這部——
美劇《大政治家/政客》第二季 | The Politician
主角佩頓是位立志成為美國總統的人。為了當選學生會主席,贏得自己在哈佛的一席之地,他經歷了不亞於政客選舉的主席競選。結果卻是,他歐氣值加滿,對手棄權。
但有多歐氣值就有多非酋值,他沒上哈佛。不僅如此,當他的後宮姐妹團紛紛學業有成,他卻成了一幅混吃等死的樣。這哪成,看不下去的後宮團為了彼此曾經的理想,一拍即合重新將佩頓送上競選的路上。
美劇《大政治家/政客》第二季的故事就從新的競選開始。
但開始無論怎麼努力,佩頓都比不過小辣椒扮演的母親的光環。
或許是編劇磕嗨了,嫌棄劇情不夠亂,不夠狗血。這一季給母子倆各開了一條競選線,結果母親玩的那叫一個得心應手。當佩頓還在想著用對手的醜聞讓自己選票高時,母親直接一出口就是爆點——讓加州脫離聯邦,成為獨立的國家!
這些立場,有點理智的人稍微思考,都會覺得不現實。雖然是編的劇情,但查了一下美國競選的歷史,是有跡追尋的。川普太近的例子就不吐槽了。
遠在1976年總統大選,代表共和黨接替尼克森競選的福特,對上民主黨的卡特。當競選結束,媒體問福特這次失敗最大的教訓是什麼?
福特回答:「記得吃玉米粉蒸肉時要先把玉米片剝掉。」聽起來很扯是吧,就因為去一個墨西哥移民的小區不會吃玉米粉蒸肉,導致敗選!
然而這卻不見得是一個笑話,從民調上看,他還真是在德州行程後,開始顯露敗象。因為中南美洲的移民幾乎所有人將這件事解讀為福特對中南美文化的陌生,進而覺得這樣的總統不可能為他們爭取福利。甚至不僅外來移民的美國選民,大部分人都覺得他不夠親民,以至於對他形象產生了負面印象。
這也不是孤例,1992年,老布希輸給了來自偏僻小洲的柯林頓。民調的結果是,關於老布希的所有選項,最多人記住的是——他討厭吃西蘭花。聽起來同樣太扯了,為了拉攏選民,競選者想方設法做形象廣告,做有利於選民投票的政策,到頭來沒人關注這些,卻只記得了他討厭西蘭花。
這些跟小辣椒扮演的母親競選的政策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民主投票雖然會提高一般公民的政治意識和政治理解,但他沒有任何機制要求公民具備怎樣的水平。而政治競選所用的專業語言,相當一部分人根本聽不懂。因為聽不懂,那麼想要贏得選民的信任感是非常難的。
回過頭再看母親那段話,先不管扯不扯、現實與否,最起碼誰都能聽的懂。再加上本身的政策非常有爆點,看起來非常荒謬,其實又沒有那麼荒謬。因為得不到信任,再好的政策,在正確的路線,都不可能在民主體制里發揮作用。
而這也能解釋,佩頓為什麼會選擇以環保問題,而不是經濟問題拉攏年輕選民。
編劇以這個為切點也有些對應18年夏末,16歲的氣候活動家格里塔·唐伯格的運動。
當年輕人說低碳生活,請保護環境,成年人想的是,自己不能被不成熟的孩子牽著走。政治對手說他們異想天開、不切實際、幼稚無比。但反過來他們忽視這些問題,視這些危機而不見,也絕不肯動手進行任何改革。仿佛只要盲目否定別人,就能顯得自己有多麼機智聰明。
其實政客這部劇,要深看,可深看。要當爽文,也完全是狗血爽文。畢竟為了吸引選民,這夥人的私生活是一個比一個豐富。當對方知道自己三人行的把柄被佩頓抓住時,為了消滅證據,對外稱得力手下和人好了。沒想到假戲真做,倆人直接開始了,什麼辣椒潤滑油全用上了,玩的可謂是異常開心。而且反客為主,通過內部消息了解佩頓也有三人行的黑歷史。得知這個消息後,為了不暴露,佩頓和告密者主動三人行!
這還沒完,沒想到佩頓的小蝌蚪和本人一樣志存高遠,兩個對象都懷孕了。
總之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個瓜接著一個瓜。在本以為必輸無疑時,卻和對手選票成了平局!最後,誰能想到為了競選還得去監獄請教石頭剪刀布這個遊戲怎麼玩!
好不容易學會了,卻發現被自己競選團隊的人偷了一個選票箱。佩頓狗血的政治生涯接下來如何發展,這裡就不劇透了。
總而言之,不會唱歌的演員不是好的政治家,一開口技驚四座的佩頓,你值得擁有!2020年美劇《大政治家/政客》第二季真看得我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