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

專訪大陸網劇《河神2》監製汪啟楠:新河神很重要,但菜沒變味兒

「江湖、科學、拳腳、真相。」這段念白片頭是所有驚艷的開始。

三年前,改編自天下霸唱小說《河神:鬼水怪談》的大陸網劇《河神》成為一匹闖入觀眾視野的黑馬;三年後,變身白馬的《河神2》跟觀眾見面。作為《河神》系列劇的監製,汪啟楠經歷了網劇《河神》的全過程,他表示:「我們力圖做把天花板撐得高一點的人。」

不是升級而是換代的類型片

如果你看過,你就知道所言非虛,可以說,大陸網劇《河神2》是一部十分有心氣的電視劇作品。

它不僅是對第一部的升級,而是全方位的換代。一邊是內容層面的加碼:世界觀變得宏大,敵人和戰局升級,人物的處境也因成長和政治因素而更加複雜;另一邊則是製作層面肉眼可見的「燒錢」:場面設計、視覺特效、鏡頭質感等拿出了相當高的製作水準。

汪啟楠認為,三年的時間,不僅觀眾的眼光和欣賞品位更挑剔了,同行的水平也在往上走,這樣一來,能夠帶來的驚喜相對而言更小了。

第一部時試圖做到類型劇的新標杆,達到了一部分目標,但還不夠。在做第二部時,基於對第一部成績的信任,平台投入的資金要寬裕得多,而演員的片酬比重偏低。這樣一來,就可以儘量把這些錢用在刀刃上了。

「類型片就是希望觀眾能看得爽,這是我們希望完成的。除了劇情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視覺,觀眾對視覺要求非常高。我們希望能夠達到國內做劇的最高視覺水準,這是我們的期望。我們在各方面都下了苦工,觀眾能夠更挑剔是好事兒,不然就是拋媚眼給瞎子看。」

很多網友表示對《河神2》的直觀感受就是「更講究了」。《河神2》的特效鏡頭是第一部的好幾倍,上線前特效剛剛做完,時間非常趕,但該講究還是得講究。

「講究,其實是代表了很多東西,包括態度、行動和人生觀。然後希望是能夠給大家有這個印象。一個作品出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感,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但我覺得至少不會有人說這個作品是粗製濫造不認真完成的作品。」

在畫面呈現上,很多時候他們會準備A、B、C三種拍攝方案,如果a方案不行,就用b,這其實都是為將來審查的時候提前做準備。如果沒有準備,必須把一個鏡頭剪掉,就會損害團隊原本想要表達的東西。這樣做的話,團隊至少可以通過另一種表達方式,去呈現內容。

新河神很重要,但菜沒變味兒

劇名就叫做《河神》,河神的人選自然是至關重要的,而河神換人也是從開拍到播出始終伴隨第二季的爭議,觀眾對「是不是變味兒了」的討論之聲似乎從未停止。

「如果沒有找到一個新的河神,第二部就沒法拍了。我當然希望是主演一個都不換,否則的話會對作品有傷害,那並不是我們的初衷。」

拍第一部的時候,郭得友這個角色就想找金世佳來演。金世佳是專業游泳運動員出身,水性非常好。很多人並不知道,他在2003年獲得全國青年游泳錦標賽100米自由式銀牌。而且金世佳受過嚴格的舞台劇訓練,表演沒話講。

「那時候他沉迷做一個電影演員,正在為一個電影做集訓,錯過了。拍第二部的時候就來了,他自己有信心,我們對他也有信心。其實要出演別人演過的角色,很多演員會有顧慮有壓力的,但在這一點上,金世佳的心理素質很好。再加上其他演員的確都比第一部的時候成熟了,大家一起貢獻了更成熟更好看的表演。」

第一部的郭得友從群眾的歡呼聲中出場,「小河神來了」和眾人的鼓掌,賦予郭得友意氣風發的主角光環;第二部的郭得友也經歷了民眾的鼓掌,但他們祈求吊死小河神。就像人無法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郭得友終究要成長,金世佳的確和這個頹然中帶著一絲邪氣的更成熟的小河神相匹配。

很明顯,大陸網劇《河神2》水下的戲比第一部的量大了很多,在水裡吊威亞難度可以想見。汪啟楠表示:「金世佳沒有替身,都是自己來的。他在拍水戲的時候,基本每天得換一個武行跟他對戲,武行里有下了水後害怕不敢再游的,有受傷的,但對手就金世佳一個人,他每天都在扛。水下的戲拍完,一個人打敗了一支武行的隊伍,這對他的身體和意志力來說,是多麼巨大的一個考驗。」

除了男一號,《河神2》整體都是原班人馬。汪啟楠回憶起有天跟導演開玩笑:「連場務、製片助理都還是老人。同樣的團隊,經過磨合的大家各方面會比第一部更默契,就跟廚子炒菜似的,不會變味,可能就是食材更豐富新鮮,廚具更好,那我們就儘量把菜做得更好吃一點。」

全程陪伴《河神》系列,要投入成本

大陸網劇《河神》第一季豆瓣評分8.2分,第二部豆瓣評分7.5分,看似口碑有所下滑。然而除去劇外因素造成評分降低外,兩部劇的品質基本持平。

「出圈是一門玄學。」當這句話從汪啟楠口中說出時,有種不可思議的感覺。畢竟,眾所周知「玄學」是工夫影業所擅長的領域,《尋龍訣》,狄仁傑系列電影等都出自工夫。

「有人開玩笑說我們是一個神神鬼鬼的公司,所有作品都帶一點神叨叨的內容,這是工夫的血統。不過劇和電影還是兩個不一樣的東西,第一部其實還是傳統電視劇的延伸,我們只能說會將電影的經驗帶到劇的製作上,來提振網劇的製作生態。」

天下霸唱的這一IP當時知名度並不高,然而小說里的天津市井志怪故事跟工夫的口味合上了,這只是第一步。孵化劇本,尋求改編方向,不過更大的難度則來自水戲的拍攝……

最早工夫影業買了《河神》的版權,但不知道怎麼改,於是由汪啟楠帶著編劇團隊做劇本,然後尋找合適的導演和製作團隊。就在那時候他遇到了田裡導演,開啟了這段奇妙的緣分。如果說導演是負責大膽實驗和放開手腳探索的人,那麼監製這個職務,是陪伴導演的整體創作過程並給予意見,並在整體藝術層面向投資人負責。

第一部就拍成大陸網劇的標杆,再拍第二部可以說是沒有退路的,高起點高壓力。「如果說我們拍第二部原地踏步的話就沒必要拍,觀眾看了說還不,那我們何必幹這件事呢。就因為整個團隊是有野心的。」

肉眼可見的野心是經費花在刀刃上,在觀眾肉眼看不到的地方,自然是時間了。「時間是最大的成本。幾乎每一個鏡頭要經歷反推好幾次的過程,跟特效指導經常要越洋視頻會議。包括等待合適的時機,你總得花時間,必須投入一些成本才能回收一些東西。」

汪啟楠表示自己從來不追風口,大家打心底還是希望能夠給行業帶來一些新的東西。有合適的就做,沒有合適的就不做,這是他們在創作上的態度。當時就是由於《河神》的小說容量和尺度跟大銀幕不匹配,於是網劇形式應運而生,這就是為內容尋找合適的形式,並不是人云亦云的。要勇於去實驗去創新,在這個過程當中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去實現野心,剩下來的就是盡人事聽天命了。

當被問及接下來的作品時,汪啟楠透露接下來的工作就是拍《尋龍訣2》,計劃明年開機。

分享這篇文章

又一台柱漫畫完結,少年Jump漫畫有點青黃不接?

上一篇

大陸首部分級成人動畫電影《大護法》你看了嗎?劇情影評推薦

下一篇

猜你喜歡

評論已關閉。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