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

剖析:為何美國漫畫改編真人電影叫好又叫座,而日本漫改電影卻頻頻遭遇滑鐵盧?

如果你像我一樣喜歡看動漫關注動漫消息,那你肯定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近幾年來經典動漫改編的真人電影越來越多,時不時的就能看到又將有一部經典動漫要被搬上電影的大熒幕。

這裡所提到的漫改電影指的是改編自漫畫的真人版電影。在當今世界動漫界,日本和美國的動漫基本已經壟斷了整個市場。所以我們能時常在院線的海報上看到,即將又會有一部來自於美國或者日本的真人版漫改電影上映的消息。

大部分的美國漫改真人電影自上映,好評和票房都會如海嘯一般席捲全球各地。比如美國漫威的「復仇者聯盟」系列漫改電影,已經不能只用好電影來形容它在全球影迷心中的地位。漫威的「復仇者聯盟」系列漫改電影已經被捧上了「神壇」,成為了一代影迷心中不可磨滅的「神作」。相比較它的漫畫原作,「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可以說在很多影迷心中早已超越了動漫原作的分量。

客觀來說,日本動漫現在是唯一能夠與美國動漫勢均力敵的「對手」,但是同樣是經典動漫改編的真人電影。相比較美漫改電影熱火朝天的景象,日漫改電影卻總是遭遇最寒冷的冬天。

比如《死神》、《進擊的巨人》、《齊木楠雄的災難》等等這些作品,它們的動漫版本收割了一批又一批死忠粉,但是恰恰也是這些經典動漫作品改編的真人版電影,卻在票房和口碑上頻頻遭遇滑鐵盧。自上映以來就飽受粉絲詬病,甚至直呼這樣的真人版電影直接毀掉了原作在粉絲心目中的地位。

同樣都是漫改真人電影,為何美日雙方漫改電影兩極分化嚴重

①首先,我們從雙方漫改電影的區別從投資和獲益角度分析雙方的區別

毋容置疑的說,美國擁有現在世界上最好的電影拍攝資源,這也是美國漫改電影大部分都能大獲成功的一個重要的先決條件。美國漫畫總體來說被兩家公司平分秋色——漫威漫畫公司和DC漫畫公司,我們能夠耳熟能詳的絕大部分美國超級英雄漫畫都是出自這兩家漫畫公司之手。然而你如果想將自己的漫畫角色搬上大熒幕,拍出屬於自己漫改真人電影只憑藉自己是不可能完成的。

這時就要引出站在這兩家漫畫公司背後真正的大咖,漫威漫畫公司背後的是華特·迪士尼公司,而DC漫畫公司的背後是華納兄弟公司。迪士尼和華納兄弟屬於整個電影行業中響噹噹的巨頭公司,他們的門下有你能想到的所有最好的電影拍攝資源,導演、編劇、簽約演員、拍攝資金等等都是最好的。有了這樣的「金主爸爸」在身後撐腰,漫威和DC的漫改電影拍得也是相當有底氣。

通過漫威耗費十年時間斥巨資打造的「復仇者聯盟」和DC緊隨其後打造的「正義聯盟」就能看出來其身後金主實力之強勁。需要改編的漫畫是自己的,演員用自己的,再加上揮金如土的投資力度和宣傳力度,美國這兩個漫畫巨頭公司的漫改電影想不火都不行。

然後我們再來說說日本,日本國內的電影行業相比較美國根本沒有什麼可比性,其實如果只談論電影行業的發達程度,放眼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與美國抗衡。

所以你會發現美國的漫改電影恨不得直接在觀眾面前「砸美金」,而日本漫改電影沒有擁有這樣的資金和實力的大製片公司,只能「小家碧玉、小橋流水」起來。有限的投資、有限的資源和有限的宣傳等等這些都間接地限制了日本漫改電影。

而且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收益,美國電影起步早,而且美國的電影商業化腳步是領先全球的,所以美國商業電影相信一條真理——就是你的投資和你的收益是成正比的,你投資的越多那你獲得的收益也會越豐盛。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美國漫改電影都會賺得盆滿缽滿,也會有賠錢的例子,但是美國在拍電影這方面從來不會投鼠忌器。

反觀日本漫改電影最重要的一個條黃金原則就是為了賺錢,因為日本發現費時費力地將一部漫畫打造成一部動畫作品所獲得的收益,遠不及更加省時省力的真人版「來錢快」,所以為了讓自己的漫改作品能夠利益最大化,日本選擇能省則省。但是看電影的影迷又不是傻子,看著日本漫改電影中那一個個為了省錢的「魔改」形象,根本不會買單,所以這也是限制日本漫改電影很重要的一個根本原因。

②其次,雙方對於漫畫原作品的劇情、角色、畫風等方面上的還原也不盡相同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所有的美國漫改電影在劇情上都是大同小異的,基本都是一名超級英雄除惡揚善的故事,這些超級英雄們要麼是普通人變異、要麼是天外來客、要麼是家裡富可敵國的富二代等等,廣大影迷們也是給這些五花八門的超級英雄編出「窮人靠變異,富人靠科技」的順口溜。

放眼望去,漫威宇宙和DC宇宙的「英雄池」中遍布了各種各樣的超級英雄,按理來說這些都差不太多的超級英雄電影早就可能讓你看膩了,為何每次上映都會引起一次電影界的轟動呢。

能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應該歸功於美國電影公司的劇本,並不是每一個進入電影院的觀眾都是看過原著漫畫的,所以如果你的電影劇本完全按照原著漫畫來寫的話,有很多一部分沒看過原著的觀眾就會被擋在電影院外。

所以電影編劇們既要考慮原著黨們的感受,也要顧及非原著黨的觀影體驗。這時美國在電影行業摸爬滾打這麼多年總結下來的經驗和教訓就派上了用場,而迪士尼和華納那些「御用」的編劇們這時也能發揮自己真正的作用了。

對於大部分在大熒幕上大獲成功的美國漫改電影主角,他們雖然誕生於漫畫但是他們每個人仿佛都是為了最終能登上大熒幕而存在的。這一點得益於美國漫畫寫實的畫風,他們生活的城市或者宇宙可能是架空的漫畫設定,但是他們每天懲惡揚善的「日常」卻不是架空的。

像蜘蛛俠、美國隊長、閃電俠等這些「靠變異」的超級英雄自身的設定就是平民英雄,他們來自於街頭巷尾的普通人之家,而且角色的塑造和寫實的畫風能讓我們在看漫畫的時候忘記漫畫與現實之間的隔閡。

像鋼鐵俠、蝙蝠俠和鋼骨等這些「靠科技」的富二代們也是同樣的道理,唯一的區別在於他們生活的階層可能比我們作為普通人要「高一個檔次」,他們雖然是富二代但是沒有脫離現實的架構,所以在被搬上大熒幕後由真人扮演的這些超級英雄不會讓我們產生濃重的「違和感」,因為他們生活的世界本身就同我們一樣。

日本的動漫作品題材不像美國的那樣「匱乏」,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日本的動漫作品相比較美國的動漫作品。在全球動漫界的呼聲也是更高的,美國出名的動漫看來看去也都是一個個壯漢天天「手撕各種惡棍」。

而日本的動漫作品更加多元化、種類也更加繁多。而且相比較美國動漫相比較寫實的畫風,日本動漫獨有的畫風也收穫了更多的粉絲,再加上或燒腦、或治癒、或戀愛、或熱血等不一樣的主線劇情,日本動漫的道路從一開始就走得要比美國寬。

但是如果要將日本動漫中的角色搬上大熒幕由真人飾演的話,這種更加多元化的動漫作品卻又受到了真人實拍的制約。相比較美漫粗獷的風格,日漫走的路線一直是精緻和細膩,這正是日漫吸引更多粉絲的源泉。但是如果要將已經在紙上刻畫到極致的角色搬上大熒幕由真人飾演的話,那日漫的這種最重要的風格必須要或多或少的捨棄一部分。

為了達到和美漫改電影一樣的目的,需要照顧到所有觀眾群體,而不是只有漫畫粉絲,所以編劇對於原著的改編也是在所難免。相比較美漫相對簡單的劇情和架構,日漫的劇情和架構更加多元和複雜,所以改編之後的真人作品就會發生原著粉絲罵亂改劇情,非原著粉絲罵看不懂的尷尬局面。

制約日本漫改電影的另一個方面就是電影的真人選角。相比較美漫寫實的帥氣壯漢形象,日漫主角的形象可謂是「五花八門」,這對於動漫作品是好事,作者們也是為了讓自己的主角更有辨識感故意而為之,但是這一點對於真人電影可謂是「災難」。

大部分的日漫作品主角都會選用誇張的畫風,而改編成真人電影以後根本找不到那個可以飾演此角色的演員(怎麼可能找到眼睛比嘴巴大兩倍的人)。如上文中提到的日本漫改電影受制於投資方的壓力,也不可能像美國那樣隨隨便便為了一部漫改電影砸上個幾億美金。所以屏幕上的真人角色要麼化著大濃妝,要麼穿著像淘寶淘來的COS服裝,這些形象大部分在原著黨眼裡可謂是三觀盡毀、偶像崩塌,在非原著黨眼裡就像跳樑小丑、雲裡霧裡。

寫在最後

通過對比日、美的漫改真人電影,我們不難看出對於漫畫改編真人電影的探索,確實是美國更勝一籌的。這其中根本原因並不是因為美國的動漫公司手裡掌握著更好的資源,而是因為美國的動漫作品自誕生之時就仿佛在等待著自己能夠被搬上大熒幕而努力著。

恰恰也是因為如此,美國的動漫作品的風格也更加寫實,而且美國的漫改電影發展至今已經不再受制於原版漫畫的束縛,甚至出現了原版漫畫為了漫改電影而更改自己設定的局面。所以美國漫改電影市場也更加的成熟和完善,可以說美漫的存在價值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為了能夠在以後服務於電影,在為電影「畫著漫畫」。

日本的漫改電影在今天依然沒能達到撼動美漫改電影的地位,日本的漫改電影也受制於這樣和那樣的原因,但是究其根本,日本的動漫作品原本就不是為了服務於真人實拍電影而存在的。

日本的動漫作品絕大多數都是為了能被改編成動畫而不懈努力著,對於日本的動漫作品來說,真人實拍永遠無法企及動畫的高度。細心的你可能不難發現,近幾年來日本漫改電影慢慢開始引入了來自美國的「金主爸爸」,所以有很多經典的日本動漫形象登上了美國的「領土」之上,而這些作品也自誕生以來就充滿著褒貶不一的各種聲音,這種方式可謂是日本漫改電影所追尋的另一條出路。

分享這篇文章

說說我人生的第一部動漫,回憶起童年看過的動畫片

上一篇

《魔道祖師》Q版下周開播,藍忘機(藍湛)表情六連拍,軟軟的像小湯圓!

下一篇

猜你喜歡

評論已關閉。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