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菊次郎真的是您父親的名字麼?」「是的,在家父生前我都沒有與他說過話的記憶,可是現在回想起來,他真的有點落寞,《菊次郎的夏天》主題其實有點像我在掃墓孝親的感覺,我想這也算是我的一種供養的方式吧。」——北野武
北野武的童年相比較於《菊次郎的夏天》電影中的正男,更加悲慘
1999年6月份,北野武自編、自導、自演的劇情電影《菊次郎的夏天》(也譯作:菊次郎之夏)上映了,彼時恰逢北野武的父親菊次郎去世20周年。
北野武的母親佐紀生於一個沒落貴族之家,她的第一任丈夫姓北野是一名海軍上尉,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海軍全軍覆沒,佐紀的第一任丈夫北野也戰死沙場。佐紀帶著前夫的姓氏招贅,菊次郎也由此「倒插門」到佐紀家中成為佐紀的第二任丈夫。
雖說是入贅,但是菊次郎是全家唯一一個有正經工作的頂樑柱,而佐紀則空有一個貴族的稱號,所以這個家庭從組建起來的那一刻就註定是悲劇的。菊次郎時常酩酊大醉地回到家,然後迎接佐紀和北野武的就是一頓又一頓的毒打,所以北野武的童年極其不幸,悲慘的童年也造就了北野武極其叛逆的性格。
電影《菊次郎的夏天》裡小男主角正男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憨憨的也是孤單的,隨著暑假的到來正男沒有能帶自己去海邊度假的父母,甚至是在被不良少年「劫道」的時候,憨憨的正男也不敢發出一點聲響低著頭交出自己所有的錢。正男的眼神憨憨的、話語憨憨的、行為也是憨憨的,面對憨憨的正男孤寂的背影,連天不怕地不怕的武田先生都說「天吶,這個孩子真是陰沉。」
其實與正男相比較,北野武的童年才是真正的「姥姥不親,舅舅不愛」,北野武排行老四是家中的老么,母親佐紀根本沒空搭理自己的小兒子北野武,而相比較自己的孩子們,他們的父親菊次郎更加迷戀的是酗酒。
但是得益於母親曾經貴族的身份,佐紀對於自己所有的孩子教育上的投資是絕不吝嗇的,但是叛逆的北野武從小就不喜歡讀書。北野武也曾質問過母親「你當時為什麼要把我生下來?」「因為沒有錢墮胎。」佐紀冷漠地回答道。
《菊次郎的夏天》是北野武寫給父母的一封道歉信,祈求能與父母和解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藝術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北野武藉助電影這種他拿手的藝術形式,抒發著自己祈求能與父母和解的願望。藝術來源於生活,我想北野武想藉助正男和武田先生這兩個同樣擁有悲慘童年的角色尋母之旅,打開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桎梏。
北野武電影的成功之處或者說北野武的精明之處在於,他沒有刻意地去用描繪正男或者武田先生悲慘的童年來賺取觀眾的眼淚。
一個根本不搭的組合——一個憨憨的少年和一個萬人嫌的老混混,這樣一對「活寶」其實擁有同樣一個夢想,尋找到自己的親生母親,幻想著能與「拋棄」自己的母親和解。這正是北野武自己現實生活中的真切願望,他已經失去了能與父親和解的機會,為此他懊悔不已,面對自己的母親佐紀他有著跟片中正男一樣對於母愛的渴望。
而正男和武田先生兩個角色加在一起也正好組成了現實里完整的北野武,他會像武田先生一樣不知道生活的目標,所以整日無所事事;面對不堪和抉擇,他會選擇逃避或者躲在他人身後;而面對一切強權和不公,他會裝腔作勢期望嚇倒對方,但在最終會選擇屈服和遍體鱗傷。但是他的內心永遠住著一個憨憨的正男,一樣的孤寂和落寞,一樣的單純和善良,一樣的對於親情極其渴望。
電影中的正男更像是北野武心中自己的樣子,武田先生則是現實中自己的樣子。正男和武田先生在大熒幕上的「探險奇遇」猶如現實中的自己武田先生帶著心中的自己小正男追尋母愛的旅途,過程的艱辛不言而喻,表面上來看是武田先生為了幫助小正男尋找自己的母親歷盡千辛萬苦,但其實武田先生恰恰是正男尋母之旅上的第一塊「絆腳石」:為了自己的貪慾去賭博,耗費了大部分的路費;想要去高級度假酒店裡享受,帶著正男接著花光了剩下的所有錢。
其實北野武就是這樣借著武田先生將自己這麼多年,把太多精力、物力、財力花費到自己欲望上的這件事直白地「說了出來」,像一個知道自己做錯事的孩子,低著頭祈求著母親的原諒。
而憨憨的小正男則是北野武心中和記憶中那個渴望得到母愛的孩子,他單純、善良、但是孤寂、落寞,為了得到母親的愛他敢於拼上自己的一切,面對噁心和恐怖的變態,小正男雖然恐懼但是沒有退縮;面對絲毫沒有希望的尋母之路,小正男沒有一刻想要放棄;面對幫助自己和守護自己的好心人,小正男雖然沒有說出來但是感激的眼神和戀戀不捨的神態已經表達出了一切。
正男就是住在北野武心中的那個小男孩,他充滿了孤寂和彷徨、恐懼和悲傷,但是他沒有一絲想要退縮或者放棄的念頭,為了得到自己母親的愛和原諒,他願意全力以赴。
但是藝術又高於生活,電影中的武田先生最終放下了心結去見了自己的母親一面,而小正男雖然沒能見到自己的母親,但是在武田先生的幫助下也最終釋懷了。現實中的北野武來不及對自己的父親菊次郎說出自己想說的話,甚至是連兩人對話的記憶都沒有,對父親唯一溫馨的記憶是有一次父親帶著他去游泳,而父親其實並不會游泳,但是為了能在北野武面前顯擺,菊次郎差點被淹死,這一僅存的對父親溫馨的記憶被北野武如實地還原到了電影之中。
作為北野武的母親,佐紀也被北野武的「叛逆行徑」傷透了心,她辛苦給大女兒攢的60萬日元的嫁妝被北野武偷走並揮霍一空,氣得佐紀拿刀差點砍了北野武。佐紀本來期望長大之後的北野武能夠明白自己良苦用心,沒想到北野武從明治大學毅然退學跑去東京去做喜劇演員,氣得佐紀直接要與北野武脫離母子關係。
北野武也因此逃離了母親的「束縛」,倔強的北野武從逃離母親「魔爪」的那一刻就暗自下定決心不混出個人樣絕不回去見母親。北野武在東京的小劇場一直堅持喜劇相聲表演,他也逐漸地在喜劇界嶄露頭角,之後更是進軍電視界,他「耀武揚威」地給母親打電話吹噓自己現在能賺多少多少錢,母親在電話那頭默默地說「那你每個月給我寄一點生活費吧。」聽到這,北野武又憋了一肚子氣。
寫在最後
生活就是這麼神奇,北野武憋了一肚子想對母親說的話沒能當面對著母親說出來,渴望得到母愛的他甚至拍了一部以自己父親名字命名的電影祈求得到父母的諒解。就像電影中的武田先生一樣,在面對自己的母親之時,悲傷、驚喜、歡樂、孤單等等情緒混雜在一起向他襲來,但是他最終選擇了轉身離去。面對單純善良的正男,他也不忍心告訴他那個殘酷的現實,選擇了用一個善意的謊言來撫平正男心中的悲傷。
《菊次郎的夏天》這部劇情電影上映的兩個月之後,1999年8月,北野武的母親佐紀去世。哥哥給了北野武一個髒髒的小布袋,布袋裡裝著一個存摺,存摺上是這些年來他寄給母親所有的錢,接近一千萬日元。「媽一直很擔心你,藝人說不定就開始哪天走下坡路,那小子蠢,賺的所有錢都會花的精光。」在母親的葬禮上,北野武編了很久的笑話,他想在母親火葬的時候說上一句:「幫我烤成三分熟,謝謝。」但是最終他一句話都沒能講出來,在他討厭的媒體面前,北野武哭得像一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