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鳳眼,瓜子臉;《王的男人》裡的孔吉,讓一切古風男子在我腦海里都有了輪廓。
19年過去,李准基的顏值像吃了防腐劑一樣。
眉清目秀之餘更添幾分成熟的魅力。
更過分的是,比起帥,他的演技越發的好了。
不信?
請看他的最新韓劇——
《惡之花》
(也譯作:邪惡之花)
開播四集,在韓國播出時間不占優勢的情況下,收視率徐徐上漲。
豆瓣評分9.1。
拋開李准基的顏值濾鏡,劇情的發展實在是帶感。
白希成(李准基 飾)。
擁有完美的長相和令人羨慕的家境。
經營著一家銀飾手工作坊。
和重案組刑警車智媛(文彩元 飾)結婚多年,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孩。
兩人沒有一點老夫老妻的感覺。
日常相處就是偶像劇的發糖虐狗。
夫妻見面不是親親、抱抱就是咪咪笑。
廚藝技能滿分,教育孩子也不在話下。
早飯做多了還會想著給孩子幼兒園的老師帶點。
在討厭自己妻子的父母面前,無條件站在妻子一邊。
這樣好的男人真的存在?
這一次韓劇明明白白告訴你:
不存在。
白希成送完女兒去幼兒園。
一個轉身,之前和藹的笑容瞬間消失,換成一張冰冷的臉。
呵,這個變臉是不是很熟悉。
《隱秘的角落》裡的張東升最有發言權。
白希成並不是他的真名。
18年前,他還叫陶賢秀。
當年他所在的村子裡發生連環殺人案。
他的父親被鎖定為犯罪嫌疑人。
不過被警察發現時已經自殺身亡。
警察在陶賢秀的書包里發現了沾有被害人血跡的兇器。
因此他遭到了警方的通緝。
但是從那之後,陶賢秀好像人間蒸發了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誰能想到,他會以白希成的身份繼續生活。
生日那天,養父的一番話耐人尋味:
我們是一條船上的人不想沉船便別窩裡鬥
說明雙方都有對方的把柄,因為某種利益捆綁在了一起。
那麼陶賢秀真的是殺人犯嗎?
從第一集來看,似乎是。
曾經的中學同學,多年未見,卻叫出了陶先秀的名字。
那個溫文爾雅的白希成消失了。
瞬間變成了一頭充滿攻擊力的餓狼。
眼前的中學同學就像一頭毫無還手之力的羔羊。
撲倒,弄暈,捆綁,關進地下室。
一氣呵成。
殺人犯實錘?
呵呵,未必。
如果他是殺人犯,應該第一時間就把中學同學給殺了。
畢竟他認出了自己,萬一他去跟警察說白希成就是陶賢秀,自己的人生就算完了。
但陶賢秀沒有那麼做,雖然他親口說當年自己殺過人。
比起殺人,他更想從同學那獲得某種情報。
他的這位同學金武鎮是一位記者。
曾經報導過18年前的連環殺人案。
在陶賢秀的逼問下,金武鎮說陶賢秀以前的同事聯繫他。
說是有關陶賢秀的情報。
金武鎮嗅到了熱點的味道,主動跟進這條線索。
陶賢秀冒充金武鎮聯繫了他的前同事。
對方的話讓他震驚:
有人自稱是陶賢秀,總是深夜給同事打電話,神叨叨地問對方「你幸福嗎」
語氣里透露著要滅口的意思。
這回輪到陶賢秀疑惑。
竟然還有人模仿自己?
誰?
接下來的劇情不難猜。
那個同學是鐵定要領盒飯的。
他被一個穿著雨衣的男子殺死在自己的店鋪里。
犯人的作案手法跟十八年前的連環殺人案一樣。
編劇瘋狂向觀眾暗示陶賢秀就是殺人犯。
第二集的結尾,定格在陶賢秀穿著同款雨衣回家。
妻子車智媛一臉錯愕的表情。
但是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做法騙不了閱片無數的我。
越暗示是他,越不可能是他。
果然,第三集就來了一個反轉。
兇手另有其人。
陶賢秀在金武鎮的房子裡有意外收穫。
一段18年前的錄像。
用陶賢秀的話來說,這段視頻如果曝光,足以可以毀掉金武鎮的人生。
這麼一來,兩人互相掌握著對方的把柄。
合作已成必然。
雖然這起案件和陶賢秀無關,但十八年前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還得看後續劇情的進展。
除了這條貫穿始終的主線。
每一集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案件來豐富劇情。
這些案件雖然並不複雜,但兇手的作案動機值得深思。
比如這起案件,養老院的女社工,殘忍地殺死了一個老人。
而殺人的動機僅僅只是不願意每次都走那段很長的台階。
被捕的時候,女社工毫無悔意,反而得意地說:
據說像我這樣的人能占三分之一呢
這樣的人,是什麼樣的人?
沒有同理心,冷血的人。
就是我們常說的:反社會型人格。
陶賢秀的前同事提到過他和陶賢秀去看電影的經歷。
陶賢秀會問他什麼時候該笑,什麼時候該哭。
因為正常人的喜怒哀樂,他感知不了。
我們平時看到他作為白希成如沐春風的笑容,其實是他每天早起練習笑容的成果。
在妻子眼裡,這個日復一日的笑容,是愛的證明。
但在陶賢秀的眼裡,這不過是偽裝的手段。
一開始我以為陶賢秀和喜歡自己的車智媛結婚,是因為對方的警察身份。
越危險的地方越安全。
待在警察身邊,能夠第一時間知道很多案件的內幕,自己會暴露的機會反而減少了很多。
但陶賢秀真正的動機並不是這個。
幻覺無時無刻在折磨著他。
他爸的聲音在他腦海里迴蕩;
他爸的身影在他不遠處出現。
這個演員帶著美瞳第一次出現,差點把我帶走。
讓我又想起當年被《昆池岩》所支配的恐懼。
但是只要和車智媛在一起,他就看不到這個幻覺。
這樣一來,陶賢秀是殺人犯的概率又降低了一點。
那麼,他對車智媛就沒有一點真感情嗎?
不見得。
回憶里,車智媛作弄白希成,把他推到雨中。
白希成看著車智媛燦爛的笑容。
第一次本能地嘴角上揚。
那個時候他還不懂,這就是愛。
第四集裡,陶賢秀出現在案發現場附近,被車智媛當成是兇手。
兩人上演了一場追逐戲。
到了一個倉庫,兩人扭打起來。
陶賢秀本可以全身而退,但還是冒著可能暴露自己的風險為車智媛擋住了從高處墜落的重物。
這也不叫愛?
我看是愛而不自知。
陶賢秀是反社會型人格,是否註定他天生就是一個惡人?
但善與惡從來就不是涇渭分明的。
人性也不是非黑即白。
這部韓國電視劇劇起名《惡之花》,和波德萊爾的代表作同名。
或許編劇並不是想給我們展現人性之惡。
而是試圖去挖掘在惡的裡邊那一抹容易被忽略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