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之神》是今年7月的一部新番,它是由韓國漫畫改編而來,並以酣暢淋漓的打鬥畫面為賣點,吸引了不少觀眾對於它的關注。
目前,《高校之神》這部新番動漫也出到了第5集,整理一下動畫內容,整部動畫的故事可以概括為一場名為「高校之神」的格鬥大會開啟,最終勝利的選手會獲得實現一個任意願望的權利。因此,來自全國各地的高手參與其中,隨著比賽一場一場地進行,每個人參加比賽的理由也漸漸呈現出來……
儘管新番《高校之神》這部動畫的優勢很明顯,那就是對於打鬥畫面的塑造,足夠舒服,也足夠刺激和熱血。至少在今年的7月番中,僅以打鬥畫面來排序的話,《高校之神》絕對可以排進前幾。
但,我們不能因為動畫酣暢淋漓的格鬥畫面而忽略動畫中其它的亮點,比如動畫中對於人物行為動機的塑造,以及動畫中多種力量體系的糅合。
01 主角陳毛利的行為動機
人類是有思維的,我們做任何事都是存在著行為動機的。就像餓了需要吃東西,渴了需要喝水等等。但在《高校之神》的動畫中,主角陳毛利的這種行為動機是不足的。動畫中「高校之神」格鬥賽的獲勝獎勵是可以實現獲勝者任何一個願望,因此,每個參與比賽的人都是有著自己想要實現,或者想要完成的事情。
比如,動畫中的劉美羅是為了振興道場的月光劍法才去參加比賽,韓大偉是為了治療自己的好朋友等等。劉美羅可以因為一把木劍放棄所有,甚至去違背意願與不喜歡的人結婚,韓大偉也可以為了醫治自己的好兄弟而拋卻一切,對劉美羅痛下狠手。
而陳毛利參加比賽的意願呢,動畫給出的答案是為了與更強的人交手,儘管也有理由,但相比於劉美羅以及韓大偉的意願來說,似乎有些太過牽強。
但這種牽強的行為動機,卻並不是不足,甚至,可以說,這種牽強的行為動機,才順利推動著《高校之神》中不少劇情的發展。
比如,正因為陳毛利參與比賽的行為動機沒有韓大偉以及劉美羅等人的行為動機強烈,因此,面對高甘道被韓滿松擊敗時,陳毛利才會不顧比賽方的規則,硬是衝上比賽台阻止了,導致差點失去比賽資格。
同時,陳毛利的這種牽強的行為動機導致他可以與任何人成為朋友,沒有利益糾紛,參加比賽純粹是為了與更強的人交手,對於實現願望什麼的,並不感興趣。相信,如果缺乏了陳毛利在劉美羅與韓大偉之間的話,劉美羅與韓大偉兩人是很難成為朋友,畢竟他們都有著自己必須完成的事情,但勝利者卻只有一個。
這種有些牽強的行為動機,恰好符合動畫中陳毛利的行為方式,從而將其角色與故事掛鉤,增強整個角色的實感。
02 動畫中存在著多種力量體系
就目前為止,《高校之神》中出現過多種力量,歸納下來,動畫中的力量種類大致可以分為3類。
第一類是純粹的身體力量,比如陳毛利、韓大偉以及劉美羅在比賽中運用到了關於對於跆拳道、劍法等手段的開發而衍生的力量,這目前應該算是動畫中的初級力量。
第二類是關於氣的力量,暫且在這裡將其稱為氣場,利用氣場形成一種實質性的攻擊手段,比如陳毛利與比賽中的裁判進行1v1時,裁判就運用這種力量生成了一個拿鐮刀的小丑,這應該算是純粹的身體力量的進階了。
第三類是一種可以超遠距離打擊的力量,動畫中成為神降。可以在遠處對於敵人進行攻擊,而且威力強大,超脫了人類的常識。
多種力量相互結合,讓動畫中的打鬥更具特效化,豐富打鬥畫面。同時,也通過力量種類的不斷升級,將打擊感強化,增強打擊所帶來的破壞感,從而強化打擊畫面所給觀眾帶來的刺激感。
03 結語
的確,7月新番《高校之神》中,最亮眼的是動畫中酣暢淋漓的格鬥畫面,拳拳到肉的打擊感,讓觀眾更能體會到刺激感。
但拋卻動畫中的格鬥畫面而言,整部動畫對於人物行為動機的塑造拿捏得恰到好處,將陳毛利這個角色的行為動機對應故事,加深整個人物的實體感。同時,動畫中糅合了3種不同的力量體系,為整部動畫的打鬥畫面增添一種特效感,強化了打鬥所造成的破壞感,增添觀眾對於動畫中格鬥畫面所帶來的刺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