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的我們是否會覺得父母不關心自己不理解自己,想要擁有屬於自己的小天地,拋棄一切的煩惱,並得到父母的支持。如果真的有這樣的理想世界,那麼你能否可以保證初心,做真正的自己,而不是任意妄為?不論做什麼都是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面對現實和理想世界,你又該如何選擇呢?
《鬼媽媽/第十四道門》動畫故事是以尼爾·蓋曼的同名中篇圖繪小說改編製作,由導演亨利·塞利克導演為孩子們上演了一部意味深長的童話故事。導演為了能夠還原小說的主旨又不是那麼偏向黑暗畫風,在人物和場景上面進行了一些偏亮的修飾,為我們呈現出一部並不是那麼陰森恐怖,卻帶著一絲絲懸疑的驚悚動畫電影。
本動畫使用古老的創作方式,利用定格手法創造了一部非常精緻的動畫電影。不論是道路上沉積的白雪,還是絢麗的理想世界,這些都是利用模型一張一張拍攝最後利用電腦技術連接而成。
相比較早期的定格動畫雖說有了強大的後期幫忙,但是想完成這部作品,還是需要很大的耐心。特別是人偶的面部表情設計相當繁瑣,據統計《鬼媽媽/第十四道門》面部表情大概有207,336個,同時這也是定格動畫中第一次完成停止運動動畫變形序列(即六秒130幀)。
劇情方向分析
故事到底為何如此吸引人?首先這個陰暗的畫風是必不可少,對於孩子們來講,童話都是絢麗多彩並且結局很完美,而《鬼媽媽/第十四道門》帶給我們的是什麼?對於我個人來講第一印象就是恐怖。
沒錯就是恐怖,特別是最開頭鬼媽媽利用針線所縫製的布偶,被拆卸的棉花詭異的音樂,這些「環境」的設計,總是會讓人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正是因為與孩子們印象中的美好童話背道而馳,仿佛打開潘多拉的魔盒一樣沉浸於此,如此「清新脫俗」的故事怎能錯過。為了滿足好奇心,很多人選擇追下去了解事實的真相。
難道畫風恐怖就一定是恐怖故事,事實真的如此嗎?當你看到卡洛琳的理想世界後是不是覺得自己也先想擁有這樣的一個世界。現實世界的父母總是找藉口不能陪在自己的身邊,自己的夥伴是否也有過喋喋不休地講述你不喜歡的故事。但是在這個理想世界,你所反感的他都不會出現,取而代之的是你所希望的,所想的東西。父母每天陪伴在身邊,圍繞著自己轉,而身邊的朋友也只有在你提出問題的時候才開口,如果是你的話你會留在這裡,活在「理想世界」中嗎?
故事發展到中間部分,她的音樂和色彩就有了變化。在自然界中,很多外表絢麗的生物都是有毒的,在這個理想世界中,和藹和親的鬼媽媽同樣也是如此。所謂的理想世界其實就是鬼媽媽所編制出來的一個夢境,讓意志薄弱的孩子們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通過鬼媽媽展現出最終形態上來看(針腳蜘蛛?),蜘蛛所編織的網正是代表了這個「完美世界」,它把孩子們拉入網中利用各種花言巧語來編造故事,讓你沉迷如此。當一層層蜘蛛網纏繞你整個身體的時候,後悔已晚!
那麼鬼媽媽到底有沒有成功過?當我們看到那三位已經變成靈魂的孩子後你會發現,這就是被蛛網抓住的人,被困在所謂的理想世界的孩子。作者還利用梵谷的《星空》來做背景不僅僅只是因為「託夢」,同時也希望孩子們不要被所謂的外表迷惑 要意識到所謂理想世界隱藏的危機。
不過遺憾的是,鬼媽媽選錯了人。儘管卡洛琳很喜歡這個理想世界,但她更愛的是自己最真實的父母。因為卡洛琳知道,她在這個世界收穫了什麼。她並不像那些被困於這個世界的孩子那樣,深陷其中毫無成長,反而經過這次事件了意識到自己應該如何選擇。
完美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區別
正是因為現實世界往往不盡人意,每個人都想擁有一個完美世界。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如果真的有這樣的一個世界,那麼你還會得到成長嗎?並不會,如果沒有挫折你不知道自己如何對面對新的事物,如果一直保持現狀,你又如何獲得成長。
現實是殘酷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歷練來不斷完善自己。而完美世界則是美好的,但是過於美好會讓你逐漸失去自我,變成一個迷失自我的人。
▼「鬼媽媽為何要創造這樣一個世界?」
作為一個反派,做什麼事肯定需要一個目的。鬼媽媽並不是為了完成孩子們的夢想才編織了如此美麗的夢境,她只不過是想永葆青春,長生不老而已。但是為什麼不選擇卡洛琳的父母而是孩子?只有奪取眼睛才可以獲得對方貢獻的靈魂,但是這裡面還有一個條件,那就是需要對方自願給予。
作為成年人有自己的思考方式,想要獲得其靈魂還是相當困難的,但是孩子卻不同,只要找到一個痛點對症下藥很容易就可以騙取他們的信任。就比如那三位被奪取眼睛的小女孩,他們就是被鬼媽媽的花言巧語所騙的人,答應鬼媽媽生活在完美世界裡,並且上交了自己的靈魂。那麼他們到底獲得了什麼或者說是失去了什麼?其實這三位孩子什麼都沒有獲得,不僅離開了真正愛著自己的父母,還丟了性命。
由此可見,這個完美世界只不過是鬼媽媽為了一己私慾而編織的美夢,根本不存在什麼完美的世界。就如現實社會中那些對於孩子充滿誘惑力的物品,雖然可以滿足一時的欲望,但是所付出東西同樣很珍貴。而從這裡我們也不難發現,那些表面很華麗的故事背景下到底隱藏了一個什麼樣的陰謀。
▼「為何要把鬼媽媽的完全體設定成蜘蛛的模樣?」
對於這一點我在之前一篇文章中已經寫過了,不過在重新看這部動畫作品後又發現了許多有趣的問題。在這部動畫中,很喜歡利用各種小物件來反應鬼媽媽背後隱藏的故事。不論是牆上的壁紙,鑰匙孔,還是玻璃窗在這些物品上面都有昆蟲的設定。隨著劇情的發展,這種「提示」越來越多。蜘蛛的食物是什麼?沒錯就是昆蟲。
其實編劇在一開始就是在提醒著我們,鬼媽媽就是捕捉昆蟲的蜘蛛,而那些孩子則是自願上鉤的小昆蟲,網則代表了鬼媽媽為了自己的目的為孩子們所編織的夢。這樣的因果關係設計還是很不錯的,特別適合這部充滿恐怖風格的童話故事。
▼「完美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區別」
故事中只是利用了鬼媽媽來做一個比喻,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同樣也存在著很多外表光鮮亮麗而內地里卻很陰暗的「事物」。作為一個家長 雖然不能時刻保持關心自己的孩子,但也請不要忘記,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不可過度忽略,也不能太多溺愛,要不然就會像故事中那三個孩子一樣誤入歧途,毀了自己。
結尾的碎碎念
最後來說說《鬼媽媽/第十四道門》這部動畫電影對於本人自己的影響。在沒有深入了解這部動畫之前小編只看了一遍,由於最初看的時候並不是很了解,對於動畫的理解相當膚淺。總之鬼媽媽留給我的印象就是恐怖如斯,而故事中所表現的道理看過一遍後並不一定能夠體會出來。
特別是卡洛琳打開那條密道走進另外一個世界的時候,詭異的畫風讓我屏住呼吸。真的不知道這位小朋友是怎麼鼓起勇氣進入到鬼媽媽的陷阱中,原來從打開門的這一刻就在提醒著小朋友,這些外表華麗,充滿新奇的世界就是一個誘餌,雖然現實世界總是會事與願違,但這些縹緲的理想世界,同樣也存在著各種隱患。
可能小編理解的並不是很到位,但也希望各位小夥伴們不要有什麼心理負擔。因為這部動畫電影所帶給我們的不僅僅只有驚悚、恐怖,反而是對於現實社會的一種「提醒」,對於那些正值青春學期或者和家長有著隔閡的朋友來講,值得一看。畫風雖然陰暗了一些,但其中的道理卻現實且深刻,不知大家看過《鬼媽媽/第十四道門》又有怎樣的收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