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

口碑炸裂的國產動漫,《霧山五行》這部「國漫之光」被過譽了嗎?

在今年夏天好劇、爆劇的夾縫之中,國產動漫《霧山五行》用「黑馬」的姿態馳騁進觀眾的視野中。上線B站不到一個月,僅僅3集,就收穫了9.0分的超高評分,以及無數觀眾「自願為導演眾籌」的超強「自來水」口碑。這部題材小眾,沒有大廠背書、沒有「大製作」,甚至幾乎沒有大手筆宣發的本土國產動漫,是如何憑藉一周時間迅速「逆襲」,攻占榜首,成為新一代「國漫之光」的呢?

01 不走尋常路的「霧山」態度

國產動漫《霧山五行》最吸引人的,莫過於其磅礴玄幻又「接地氣」的國風玄幻世界觀。不過,講「中國故事」的動漫作品很多,在《霧山五行》前也已經有類似題材的珠玉在先,人類、妖獸、仙俠共存也已經不是「太陽底下的新鮮事」,這部小眾國漫又是如何「突圍」的呢?答案就是,「不走尋常路」。

《霧山五行》第一集一開局就用震撼的「大場面」向觀眾交代了整個故事的背景。當觀眾以為整個故事要由打怪修仙組成時,故事畫風一轉,將鏡頭對準了「平凡」的人類——在富饒悠閒的村莊中,男耕女織,老人修養,兒童嬉戲,人們安居樂業。開朗又有一些「脫線」的少女小安長著一張看似「女主臉」,和一般熱血動漫中的女主一樣有使不完的力氣,和看似是男主的「神秘男子」偶像劇般邂逅,隨後整個故事在意外與巧合之中走向高潮。

如果按照正常的「套路」來看,後續的劇情一定是男孩奮勇與來者不善的妖怪對抗,保護女孩村子的居民,在千鈞一髮時機,要麼是有神秘高人出手相救,要么女孩是隱藏「Boss」,爆發出神秘力量,最終擊敗妖怪,發現更深層次的秘密,男孩女孩再組隊打怪冒險……可誰知,《霧山五行》卻總是「不走尋常路」。

神秘男孩是傳說中的「霧山五行」之一的「火行使者」沒錯,但妖怪並不是絕對的「反派」,而是代表著人類「嗔怨」的嗔獸。女主同村的人類也並不單純無辜,他們非法囚禁了野生小麒麟獸,並將其入藥牟利。嗔獸此行,就是為了尋找小麒麟。「火行」幫助女孩的村子,也只是履行維護兩界平衡的使命。

當劇情進行至此,此前觀眾所有的固定印象、陣營和猜測全都被「反轉」打破,一陣強烈的神秘感和懸念感必然會襲上心頭。在此後的劇情中,六叔一家的悲劇場面更是抒發出了對「人性」的拷問——什麼才是善良?隨著真相的水落石出,前三集《霧山五行》的主旨觀念也得以體現:眾生皆苦,但好壞善惡沒有明顯的界限,所以,不要總是用耳朵和眼睛去接受信息,要自己用心追逐真相。所以在第三集的後續中,有更多的伏筆被埋下,更多的新人物出場。貫穿了前三集的少女小安很有可能並不是真正的主角……

當然,《霧山五行》另一點難得可貴的地方就是「電影感」。雖然是小體量的動畫,但是龐大的世界觀,「接地氣」的人性,外加「反套路」的故事以及帶有一絲哲思意味的精神內核使得動畫的整體構架更像是一部成熟獨立的動漫電影。在第二集的結尾,小安和火行在雨中擦肩而過時欲語還休的留白,也更為動畫的故事和人物增添了一絲藝術化的厚度。

02 匠心獨具,小團隊也能有「大製作」

如果說《霧山五行》的故事和世界觀在不同的觀眾眼中還有所爭議,那麼《霧山五行》中的場景和武打戲的精緻程度,一定是公認的「精彩」甚至「驚艷」。整部動漫整體都透露出一股國畫的風格,尤其體現在場景的刻畫之上。巍峨的山川高聳入雲,像水墨畫一樣仙氣飄飄。松柏的針葉也宛如用毛筆一幀幀畫出,蒼翠遒勁,力透紙背,透露出國畫強烈的寫意性的藝術質感。只消一眼,仿佛置身於一幅獨具有「中國風骨」的山水佳作之間。

人物的描摹和刻畫也獨有「霧山」的風格。配色飽和度不高,透露出一種「電影質感」,人物的線條用毛筆質感的粗線勾勒,佐以工筆畫的手法,一些細微的續筆透露出了手繪的質感。墨色點染間,作為背景的《潑墨圖》徐徐展開,漸漸呈現出每一位角色的精緻剪影。

整個故事的主要框架來源於《山海經》《搜神記》等中國傳統志怪典籍及《中國神怪大全》等新編書籍。佛教文化、中國姓氏文化、宗族文化甚至馬文化元素都被結合運用在動畫中,甚至再加入一些「表情包」式的「顏藝」,一些插科打諢的段子,與現代日常生活中人類的心理常態相結合,使得整劇在流露出獨特的「中國態度」的同時也「接地氣」。

動畫中隨處插播的表情包

火行和嗔獸的武打戲幾乎是「霧山」三集中最高光的時刻。經歷了前期和人類鬥武的鋪墊,兩位「神仙打架」配上令人熱血沸騰的背景音樂以及高衝擊力的畫面,更讓人移不開眼睛。同時,這段震撼的武打戲也化用了國畫中的寫意和留白手法。

在兩位「神仙」打鬥的高潮,畫面突然從高對比度的彩色切換為黑白,筆觸凌厲的粗狂黑色線條也描摹除了兩位的表情的痛苦猙獰,直觀地反映出了這場惡戰的激烈。冰與火的碰撞,獸與仙的對決,很難想像這些氣勢恢宏的「大場面」,幾乎都出自漫畫家的匠心「手繪」。

說到手繪,就不得不提《霧山五行》的創作團隊——六道無魚動畫工作室,一個只有6人卻做出了精品的工作室。《霧山五行》的劇組,除了選擇用純手繪來完成整部動畫,而且工作室的每一位幾乎「一個人就是一個團隊」,甚至動畫片頭曲的演唱都由導演親自演唱。這也就解釋了這支團隊為何要用足足三年打造這個短小卻精悍的作品。或許除了極具有藝術風格的製作之外,多數觀眾也會被《霧山五行》團隊三年磨一年的匠心所打動。

03 神獸「刷屏」背後的一些反思

在讚美之餘,有一些瑕疵也必須指出。首先,相比於精良的美術和宏大的世界觀,《霧山五行》「講故事」的能力相對較弱。前三集60餘分鐘的正片,並沒有傳達出很紮實的信息量,更多的是一個「埋伏筆」和「設懸念」的過程。更何況,相比於前兩集,第三集的敘事紮實程度也大打了折扣。引出了更多的新角色,挖了新的「坑」,卻並沒有「圓」好目前的故事。

其次,就是手繪的製作方式。的確,在觀眾已經對計算機製作出的精緻審美疲勞時,具有個人特色的手繪匠心確實能讓人眼前一亮,然而在傳播需要「速度」和「黏性」的時代,手繪可以保證作品「叫好」,但真的能保證作品「叫座」嗎?依照三年打磨三集的速度,再次與《霧山五行》見面時,還有多少觀眾能迅速回憶起曾經故事的懸念、伏筆和細節呢?

當然,瑕不掩瑜,「後會有期」證明國產動漫《霧山五行》依然在成長著,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意味著不能急於定論。能吸引到大多觀眾打高分的讚美不是過譽,同時,9.0的高分也一定不是終點。雖然「白璧微瑕」,瑕疵也是固然存在的。一部優秀的國產動漫作品,自然不能落入「高開低走」的桎梏之中。

此外,「國漫之光」的稱號並非是「捧殺」。除了表達「苦爛片久矣」的觀眾對優秀內容的渴望,同時,也是觀眾和市場對於一整類優秀作品回歸的呼喚。50多年前,一部簡單的水墨動畫可以成為經典流傳至今。在技術更發達的當下,為何經典會越來越少?是否是「匠心」的流失?必定會引起深思。

《霧山五行》動畫製作時的一些花絮

在此背景下,《霧山五行》的獨特態度與姿態確實讓人重新燃起對於可以昂首「走出去」的國漫的信心;《霧山五行》的「出圈」也更是佐證了即使在流量時代,「內容為王」的信仰依然不過時,人們還是願意為真正優秀的內容買單,為匠心和態度點讚。

分享這篇文章

梁朝偉拒絕出演的惡搞電影《賭聖》,卻成了周星馳的成名之作

上一篇

國產戰爭電影《八佰》影評:點映票房超1.6億,但豆瓣評分卻一降再降

下一篇

猜你喜歡

評論已關閉。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