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抗戰電影《八佰》票房將破20億,觀眾卻吵翻天了?你支持哪一種觀點

管虎導演的抗戰電影《八佰》,已經上映11天,到今天電影票房馬上就要突破20億了。目前貓眼預測電影票房調低,已經不太可能達到30億。時間馬上將要進入9月,9月初還有諾蘭導演的《TENET天能/信條》。

(延伸閱讀:三年磨一劍,諾蘭2020科幻電影《TENET天能/信條》為什麼非看不可?

如果《TENET天能/信條》票房表現不佳,那《八佰》的票房無法超過30億就會顯得好看些;如果《TENET天能/信條》的票房大爆,那《八佰》的票房只怕一定程度上還要縮水。但不管如何,《八佰》作為一部抗戰電影,票房已經相當成功了。身為「疫情」後救市的首部國產戰爭大片,這部電影票房方面,可謂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不過話說回來,這部抗戰電影的爭議似乎真的太多了。

一、從戰爭片角度看《八佰》

這部電影的爭議實在太大,而爭議的角度是多種多樣的。我們根據現在網上的爭議來看,主流大概還是這三種。第一就是單獨從戰爭片的角度。這裡不扯電影背後的歷史,也不扯其它方面的。《八佰》單獨作為一部電影,缺陷確實非常明顯。

這部電影前半段的確很吸引人,代入感也很強。直到第一個鄭愷綁炸彈自爆開始,十個人開始排隊自爆,表面非常燃炸,但內在邏輯就有點怪了。一人16顆手雷,排隊報名爆炸。這要給李雲龍,半個坂田聯隊都炸乾淨了——

後來各種戰爭片角度的迷之操作,觀影量豐富的觀眾看了想笑。但即使如此,前半部分大概能給8分,後面到結尾3分不能再多了。主要就是單獨作為戰爭片,不考慮歷史的電影缺點太多。

1、為啥那麼多人守一個倉庫,居然沒有一個哨崗?

日本人居然能夠進出自由?下水道那麼明顯的漏洞,同樣沒有暗哨?

2、八佰守軍裝備充足,有一兩個自爆的還很讓人熱血。

有屍體不用,有沙包不用?這十多名士兵還排隊跳樓,其實就是強行煽情。如果底下是坦克的話也還好,結果底下是羅馬盾牌陣,實在理解不能。

3、一個小噴火器罐加一個手雷,就可以幹掉一輛裝甲挖掘機。

那你前期的跳樓自爆是玩啥呢?故意送命?

4、三個老戲骨本以為是演技擔當,結果是老弱病殘。

感覺隨便換誰演都行,可有可無,算盤換成燒餅都行。其實主要原因就是有刪減,角色塑造還是有點不夠。

5、雙面間諜是怎麼回事?是將他從叛徒然後當記者心靈淨化了嗎?

6、護旗那段實在無法評價。

7、最後撤退沖橋那段實在太搞笑了,真感覺完全是演的代入感趨近於零。

8、最後鏡頭那段人手特寫,感覺像是在拍喪屍圍城。

一堆渴望的血手之中,居然出來一個戴著名表的豎著大拇指。這達到整部電影最讓人難受的地方,實在不知道導演想要表達什麼。這些全是電影中段之後的片段,導致很多觀眾觀看過程中非常的迷惑。

這些情節和安排導演可能感覺很nice,但很多觀眾和伯光一樣確實有疑惑:「導演你為啥要這麼拍呢?」這個時候,肯定會有觀眾開始扯歷史。那麼,我們再從歷史角度看看吧。

二、從歷史角度看《八佰》

我們在談論《八佰》這部抗戰電影的時候,就是喜歡和不喜歡的觀眾,確實有些扯不清楚。你和他談歷史,他和你談電影;你和他談電影,他和你談歷史……

這部電影不符合歷史的地方,那簡直就是數不勝數。《八佰》從歷史角度上講為何會被批評?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1、既然電影開頭指明了戰爭背景,人物也是從史實中選取。那麼立意就不應該與實際偏離,不應為了所謂電影情節編纂實際,貶低抗爭隊伍。為了渲染情緒,一開始把上海民眾描寫的這麼冷漠。合著這麼久的屈辱,上海市民一直無動於衷?因為一場表演戰馬上就奮不顧身了?這符合史實,符合邏輯嗎?

2、這部抗戰電影的票房不錯,真的說明他們的宣傳到位了。源自真實事件,讓我以及很多普通觀眾都以為歷史就是這樣了,戰爭就是這樣。但是電影改編和虛構的地方,其實有很多。改編的話不能在發布會說清楚嗎?不能在開頭或者結尾加個改變?改編也不是亂編,電影為什麼要捧一踩一呢?

3、最近國內同樣有部戰爭片開播,名字叫做《1917》。

延伸閱讀:一鏡到底的戰爭電影《1917》影評:它奪得奧斯卡,不僅僅是戰爭美學!

大家可以看看為什麼沒有人罵它,帶著立場不尊重事實的歷史電影,自然就會有觀眾罵它。建立在虛假歷史精神上的煽情,對於中國沒有多大意義。《八佰》電影裡把人民史觀,最終變成了英雄史觀。你願意這樣的情?你願意找個英雄救世主?你願意被虛假的情緒感染?

這就是從這個歷史角度上,那些對於這部抗戰電影有意見的觀眾的觀點。這部電影能挑出歷史上的毛病,實際上還有很多。

三、從電影之外看《八佰》

說句實話,這部抗戰電影已經不是一部單純的電影。這部電影背後,還能延伸出公司華誼兄弟的生死存在,以及導演管虎和某些中國電影人,拍電影時的思想表達問題等等。在這部電影之外,發生的事情真的一點不比爭議少。

1、這部電影的宣發策劃。華誼的電影從《芳華》開始,就變本加厲的碰瓷策略。上映前故意說被禁,然後再改期。幾次搞「狼來了」的方式,反而把觀眾打醒引起反感。

2、導演為了某些原因,故意地去找「飛將軍」的後人。你拍這種電影不知道誰才是真正的英雄?當然,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

3、小影院要上映電影錢事件。因為「疫情」國內電影市場剛剛復甦,華誼經營不善,為了迅速收攏資金,要求剛剛恢復營業的4200家小影院,需要先交20萬保證金才能上映《八佰》?當然也找了個理由,這些小影院「偷票房」(實際不是所有小影院都有過違規)。但是他們對大影院網開一面,大影院也有違規的。

這就有點「百姓的錢三七分帳,大戶的錢如數奉還」的味道。當然除了上述這些事情,各種各樣有爭議操作還有很多。

四、從支持的角度看《八佰》

這部電影從上映之初,都已經超越單純電影的意義。哪怕同是管虎導演的電影,《殺生》、《鬥牛》,甚至被批評三觀不正的《老炮兒》。這三部電影哪一部不比這部《八佰》完成度高?同是華誼公司出品的戰爭片,同樣有夾雜私貨。2007年馮小剛導演的《集結號》,同樣比《八佰》完成度高。

但這些不重要,對於那些支持的觀眾而言。《八佰》固然有一些硬傷,譬如殺日軍俘虜太過突兀,樹青天旗的戲份過於莽撞、白馬的意象像極了小學生滿分作文。

但是——

當那幾個綁著手榴彈往下跳的戰士;

當冒死過橋送電話線的青幫弟子;

當蘇州河邊爭相打標語的市民;

這些情節和精神,它是真的感動到了很多的觀眾。那些對於電影的合理批評當然可以,但往死里罵不能理解。而且我們從事實的角度出發,《八佰》不管劇情是否符合史實,精神內核是否有很多的爭議,因為這部電影的出現,它終究向中國觀眾宣傳了這段歷史。那些對於這部電影有著各種批評的觀眾,你們到底是本來知道這段歷史,還是因為這部電影才了解到歷史?答案很明顯是後者吧!從這個角度上看《八佰》就是成功的,還非常的成功。至於這部抗戰電影背後的歷史和電影的爭議,那就留給觀眾和歷史吧!

五、尾聲

最後,我個人堅決尊重電影的創作,但也堅決捍衛人民群眾對文藝作品的評價的權利。電影當然不是紀錄片,並不需要完全的還原歷史,但也需要對歷史保持敬畏。不得不說,現在中國觀眾對於藝術的鑑賞能力,真的是越來越好了。觀眾的觀感和評價,對於電影的製作者也是越來越重要了。

過往的確有許多粗製濫造的所謂歷史電影,都沒有人提及。一如曾經飽受詬病「抗日神劇」,歪曲歷史,扭曲戰爭的電影。可是,為什麼那些電視劇也是到近年才被批評,以前甚至有好多人就是以為真實的戰爭就是如此的。究其原因,還是中國信息傳媒越來越發達,參與門檻更低,批判權下放的原因。人們從純粹的傾聽者,現在轉換成了鑑賞者。

實際上,每部電影都會被批評,尤其是歷史片。只不過以前局限在小部分人中,如今已經來到人民群眾眼中了。所以,很多觀眾可能會覺得標準變了,嚴苛了?因為批評聲更容易被你聽見了罷了。這對文藝作品發展不是更好嗎?文藝發展並非只是在叫好聲當中成長起來的。《八佰》這樣的抗戰電影或許會為中國電影產業帶來這樣示範的意義吧!

分享這篇文章

X戰警捲入漫威大事件,萬磁王徹底爆發,變種人之戰開始!

上一篇

《龍珠超》的戰鬥力真的崩壞了嗎?實則不然,設定非常完美

下一篇

猜你喜歡

評論已關閉。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