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說諾蘭電影《TENET天能》前無古人?這部1967年的老電影第一個表示不服!

諾蘭電影《TENET天能》中最惹人好奇也最讓人一頭霧水的概念,當然是逆熵。不用擔心,今天我們不再自虐式研究諾蘭電影的逆熵,而是其他作品中類似的逆熵,即倒放的效果。

角色察覺不到的觀眾視角不再舉例,今天要說的,是像《東成西就》中,周伯通練就三花聚頂神功時,角色能感知到的時間回溯。

科幻大師羅傑·澤拉茲尼也在短篇《迷狂》中使用過第一人稱的倒放,描述了主人公陷入倒放的情形——

「!氣子孩真你」他說。「!起不對聲說以可少至你」

而真正把倒、正玩到神乎其神,甚至劇作巧妙程度不輸《TENET天能》的,一定要提這部1967年前的實驗電影——《快樂的結局》。


快樂的結局(1967) | Happy End

導演 / 編劇: 奧德里奇·利普斯基
主演: Vladimír Mensík / Jaroslava Obermaierová / 約瑟夫·阿布漢姆
類型: 喜劇 / 愛情 / 犯罪 / 奇幻
製片國家/地區: 捷克斯洛伐克
上映日期: 1967(捷克斯洛伐克) / 1968-06-10(美國)
片長: 71 分鐘


《快樂的結局》時長確切是69分半鐘,全片採用畫面倒放,結合正序旁白解讀。由此這部老電影形成了兩條故事線,分別是直觀旁白解說的荒誕快樂倒敘,與看完全片觀眾才得以捋清楚的悲劇正敘故事。

以此,先不做解釋,看看該片令人瞠目結舌的倒敘。因為整部電影都是倒放,所以《快樂的結局》開篇第一個鏡頭就是劇終,直到結尾才是標題。

劇終

故事跟隨主人公貝德利赫自己的解說開始——

貝德利赫出生了,他無父無母,只有一個腦袋。

剛出生的他在監獄上學,犯人是同學,獄警是老師。沒多久貝德李赫便畢業了,政府讓他當上了屠夫,還發了個老婆——朱麗亞。

皮箱裡的朱麗亞支離破碎,需要安裝才能活動自如。回到家中,他一刀一刀的拼出了完整的朱麗亞,她活了過來!

而一位花花公子破窗而入,想爭奪朱麗亞。貝德利赫嚇住了他,讓花花公子和自己一起收拾屋子,但為了成全朱麗葉便離開了。

眼見光禿禿來的花花公子竟然穿著衣服走了,肯定是從我這裡偷的!貝德利赫正這麼想著,回到家居然發現自己有個女兒!心如亂麻,惱羞成怒的貝德利赫決定先調查調查這位花花公子堂兄博迪。

他發現朱麗亞和博迪經常出去遊玩,最後還在動物園,自己工作送肉時撞見了二人。生活還要繼續,貝德利赫裝作沒發現,期待第三者的離開。

令人欣喜的是女兒帕夫琳卡,她每天能從嘴裡產出兩公斤牛奶,每年提供七百公斤,解決了財政問題。不久後帕夫琳卡卻變得越來越小,最終回到母親肚子裡,永遠離開了世界。

一個人沒了,另一個人出生了——貝德利赫的岳父。看著從棺材裡出生的岳父,大家高興極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堂兄又出現騷擾朱麗亞,這次貝德利赫要給他個教訓。耳光啪啪的,他在大庭廣眾下把博迪拖到水裡淹死了。

人們在旁邊鼓掌祝賀,但貝德利赫卻忍受不了妻子了——她看見情人被殺居然在笑。所以他決心離開朱麗亞。

幾日婚姻生活後,貝德利赫舉行了隆重的離婚慶典。離婚時他看見一見鍾情的愛人,阿奈斯卡,準備和她廝守終生。

窮追不捨的朱麗亞成了大麻煩,貝德利赫必須解決陰魂不散的前妻。把她推到鐵軌上、吊死她、往喉嚨里戳魚刺……但朱麗亞仿佛永生不滅,總能大難不死。

總算,貝德利赫找到了機會,把朱麗亞一把扔進火海燒成了灰。雖然進監獄蹲了三十年,阿奈斯卡卻一直等他出來,一個快樂的結局。

以上荒誕的故事,配合圖片大家應該也能猜到正敘版本是什麼樣了——

從火災里陰差陽錯救出朱麗亞,阻止其多次自殺的貝德利赫,受到這位不諳世事的大小姐的愛慕,和自己的糟糠之妻阿奈斯卡離了婚。

之後歷經百般阻撓,二人成婚還生了女兒,可溺水被貝德利赫救下的堂兄博迪,恩將仇報介入了他的婚姻。本就是屠夫,門不當戶不對。朱麗亞對貝德利赫的崇拜之情日益淡化,慢慢被博迪的花花世界深深迷住。

察覺不對勁的貝德利赫最終痛下殺手,把博迪扔出窗外摔死,殺害分屍了朱麗亞。被逮捕的他在監獄待了一陣子,最後被處以斬首的死刑。因為倒放,死變成了生,合變成了離,《快樂的結局》才有了快樂的結局。

上世紀的捷克,在當時一直是實驗電影的伊甸園之一,例如剛剛去世的捷克新浪潮大師伊日·門澤爾,封筆的楊·史雲梅耶,以及今天介紹的這部影片的導演奧德里奇·利普斯基。

如果《快樂的結局》這部老電影是正敘,將會是幾近糟糕的倫理犯罪電影。正是超出時代的新穎敘事手法,令它放到現在仍然有無與倫比的互文效果。

糟糠之妻從被拋棄變成被追求,朱麗亞從被追求變成被拋棄。每個人的生死、身份都反了過來,故事卻同樣是兇殘的殺妻犯罪。

只是倒放的罪案荒誕而無厘頭,插魚刺、穿衣舞女郎,向死而生、向生而死的班傑明·巴頓式畫面,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女孩們正伴隨音樂穿上暖和的衣服。」

總的來看,全片講述倒放的故事,不過是貝德利赫被斬首後,生死停留的倒放走馬燈,畢竟旁白也是他的聲音,進行著扯淡的解說。

他瀕死時的後悔,想逆轉一步錯步步錯的悲劇,想要回到糟糠之妻身邊。在擔任「上帝」角色的觀眾眼中,這只是虛妄的抗爭罷了。導演偷換生死概念討論著人性與人生難再來,貝德李赫逃不掉斬首的死局。

為什麼將《快樂的結局》與諾蘭的電影《TENET天能》做比較,因為兩者都有正逆同時存在。《TENET天能》中紅隊藍隊並行,正熵逆熵同框存在於畫面中。

而在《快樂的結局》中,扮演逆熵藍隊的是電影畫面,與看似正敘的旁白。又因為有旁白為觀眾解說,所以解密的,正是作為正熵紅隊,開始時有些懵逼的觀眾。

刷夠了諾蘭冷峻複雜的逆熵世界,影迷們不妨補看這部年代久遠的老電影,演出效果堪稱偉大的《快樂的結局》,感受影史半世紀的發展與捷克新浪潮電影的偉大。最後,要向前文提到的,享年82歲的大師伊日·門澤爾表示悼念,願電影界永遠有大師帶來不一樣的新浪潮。

分享這篇文章

《魔法記錄》第二季正在製作進行中,官宣希望在十周年上有所發表

上一篇

西班牙驚悚電影推薦《黑暗面/鏡中人》,永遠不要去試探人性!

下一篇

猜你喜歡

評論已關閉。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