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國產動畫電影《姜子牙》口碑兩極分化,15億票房位居國內動畫電影NO.2

新冠疫情下的影院終究還是迎來了國慶檔,最受矚目的是封神三部曲的第二部——《姜子牙》,文章不涉及劇情,單純地從票房、評分等因素去聊一聊作為動畫電影的《姜子牙》,究竟是一部怎麼樣的作品?

《姜子牙》首日票房如烈火燎原般地豪取了3.3億,打破了由《哪吒之魔童降世》所保持的首日最高票房紀錄,氣勢正盛的《姜子牙》卻隨著上映後口碑的兩極分化。

導致單日票房逐步下滑,上映13天總票房「僅」14.71億,而貓眼預測票房將達到15.28億。

《姜子牙》口碑兩極分化,難成下一部《哪吒》

眾人所期待的下一個50億票房動畫電影奇蹟終究沒能再現,拋開新冠疫情等場外影響因素,《姜子牙》作為更偏成人向的動畫電影風格,導致在對標《哪吒》時變得相形見絀。

有人嘲笑《姜子牙》只是蹭了《哪吒》的熱度,有人覺得《姜子牙》口碑崩盤,甚至有人覺得這是一部失敗的動畫電影。

但找尋多方面數據後,得出的結論卻顯示《姜子牙》是一部口碑尚佳的電影。

——根據豆瓣評分持中立評價的達到了40.9%,差評的占10.9%,好評及推薦占到了48.1%;

——根據貓眼電影評分卻發現5星評價占到了58.4%,4星評價22.8%,剩下中立與差評僅占18.8%;

豆瓣評分7.0,貓眼電影8.3,而最低的是知乎評價最低僅有5.8,結合多處數據可以得出《姜子牙》口碑遠說不上崩盤,只能說兩極分化——覺得電影好看的有很多,認為難看的也有不少。不過也正因為兩極分化的評價,根據傳播學概念中的『沉默的螺旋』的定義,導致《姜子牙》的每日票房呈現出滑坡式的下降,高開低走的《姜子牙》難以復刻50億的票房奇蹟。

(沉默的螺旋:占支配地位的或日益得到支持的意見就會愈加得勢,另一方則越來越失去支持的聲音)

國內動畫電影票房NO.2——成功的商業電影

因為沒能成為下一個《哪吒》,導致《姜子牙》被眾多媒體、自媒體所嘲諷,是一部套路且沒能講故事講好的動畫電影。可是,《姜子牙》取得的票房成績即將超越迪士尼的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台譯:動物方城市)。

遙想當年,國內動畫電影的票房記錄是由「自來水」極多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所創造的9.56億。之後的《大魚海棠》的5.65億,《熊出沒 原始時代》的7.17億,沒能撼動《大聖》的票房,直到2019年我們所熟悉的《哪吒》50億票房所打破。而在《哪吒》之前,《瘋狂動物城》《尋夢環遊記》和《功夫熊貓》的10億票房大關,幾乎成了國內動畫電影難以衝破的桎梏,大部分人對於國內動畫電影的票房極限也就認定在了10億。

一度不看好《姜子牙》的我,最終還是被將近15億的票房「啪啪」打臉,雖然不被所有人認可,但是《姜子牙》所取得的票房成績依舊證明了它是一部成功的動畫電影。

電影是商品,值回票價才是對得起消費者

電影作為商品,能夠賣出高票房就足以抹除許多質疑,畢竟像《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終究是電影史上少數低票房高口碑的作品。而同類型的《大護法》票房僅8760.3萬,當初國內最好的動畫電影《魁拔》多次鎩羽而歸。不過像《美人魚》這種低口碑高票房的電影也比比皆是,但《姜子牙》從動畫電影的角度來看是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而我們總以《哪吒》的標準去看待《姜子牙》是極不妥當的事情。《哪吒》是票房奇蹟,我們遠不能期盼每一部動畫電影都能成為奇蹟。

唯一不好的事情,就是作為商品的《姜子牙》存在過度營銷(捆綁國漫情懷和《哪吒》)的成分,導致被許多自媒體人所埋汰。但根據評分和相關的數據分析,接近八成的觀眾認為這是值得一看的電影,也就是說八成的觀眾認為《姜子牙》值回了票價,我們確實不能否認這一因素。

因為高要求高標準是正確的事,但對於一件考慮賺錢的商品來說,這不一定就是好事。就像當初第一部能夠周更的TV動畫《鐵臂阿童木》一樣,手塚治虫的「一拍三」簡陋到被業界所不齒,因為人人都知道一幀24幅原畫能「絲滑到底」,但考慮製作成本及deadline,賺錢始終是作品最該考慮的事情。

結語

《哪吒》50億的票房能讓資本注意到國產動漫的市場,《姜子牙》也再次驗證國漫市場具有龐大的消費能力。這是一件好事,國產動畫被資本關注到,才會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和前景。但如果不能持續產出高質量、高度貼近國內人文的作品,持續的占據高票房,最終會反噬到整個產業。

國產動畫電影《姜子牙》還不錯,只是沒達到大家所期待的程度,而15億的票房成績更不能說他是失敗的作品,再說光線傳媒最差也能獲得3.6億元的收益。

分享這篇文章

10月新番冷門動畫《光之戰紀-ZUERST-》,未來日記監督細田直人會帶來驚喜嗎?

上一篇

JOJO外傳短篇:《岸邊露伴一動不動》日劇化決定,12月28日開播!

下一篇

猜你喜歡

評論已關閉。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