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

《瑞克和莫蒂》第四季第六集回歸:如此清醒的虛無主義,超越第五面牆的垂死掙扎

美國動畫《瑞克和莫蒂》第四季第六集的回歸,又一次給我帶來驚喜與驚訝。我驚訝於編劇的坦然,也驚喜於編劇的頭鐵。丹.哈蒙用一種近乎騎臉的方式,反抗著「故事大王」(市場)的操控。同時,他也在用幾乎摧毀角色的方式,告訴Rick的腦殘粉們(這裡面大約還包括我本人)——

——Rick只是資本為了刺激你消費創造出來的角色。這個「人」所經歷的所有事情都是假的。

觀眾難道不知道Rick是虛擬角色嗎?當然知道。那為什麼哈蒙還要創作出如此嘲諷觀眾的一集?

——因為Rick作為一個代表虛無主義反諷存在主義,一個用荒誕主義對抗現實主義的反抗角色,最後依然逃脫不了資本主義與消費主義的攜手入侵。

這一切要從四川辣醬開始講起。

2017年,在愚人節當天播出的《瑞克和莫蒂》第三季第一集,Rick嘲諷資本主義賦予數字意義,他用修改貨幣單位價格的方式讓工作、勞動、商品,所有的一切都變得毫無價值。經濟陷入奔潰,宇宙聯盟被徹底瓦解,世界陷入畸形混亂。

在故事的最後,Rick得意洋洋地解釋道,他故意入獄,又歷經萬險逃脫,最後摧毀整個宇宙聯邦的原因的只有一個——為了四川辣醬。

第三季之前,觀眾們不斷猜想Rick的起源該有多麼複雜多麼悲傷,才能讓這個角色有動力去追求那些瘋狂到找死的冒險?但Rick告訴你,為妻復仇?伸張正義?追求自由?這些事情關我屁事?

——我就是為了四川辣醬。

Rick用四川辣醬這個荒誕的答案,回應現實中人們追求「意義」的無聊可笑。然而當第三季的鬧劇,打破了第四面牆直接入侵到三次元的時候,主創們的笑僵住了。

所有人都知道四川辣醬只是一個意相,所有人都能理解四川辣醬代表的荒誕。但就是所有人都想要消費四川辣醬!哪怕吃過的人都表示味道一般,哪怕吃過的人在youtube上傳授在家自製的方法,但是狂熱的粉絲都表示拒絕——

——不!我們就要麥當勞的四川辣醬!我們就要Rick喜歡的那款四川辣醬!

現實中沒有Rick,但是現實中有麥當勞。Rick的狂熱粉絲們把對Rick and Morty的愛,投射到了廉價而易得的商品中,以此來遺忘現實中不存在Rick的遺憾,好填補內心無法滿足的空虛。而嗅覺敏銳的企業們,又怎麼會放過這場推銷產品的狂歡?

四川辣醬的成功,讓Rick一下子成為了廣告商的寵兒。食品公司的廣告邀約接踵而至。四川辣醬的無意紅火,讓投資商想要複製相同的成功。他們趨之若鷲地入侵到Rick and Morty的世界裡,哪怕與《瑞克和莫蒂》整體氛圍格格不入,也要在Rick的粉絲面前露一次臉。

在Rick的日常里,原來食物的廣告也可以拍得暴力,血腥,甚至充滿控制欲與權威暗示,讓人毫無胃口。這些廣告中,食物失去了「美味」的基礎價值與「分享」的社交價值,取而代之的是無孔不入的「威脅式強買強賣」,食品公司想從觀眾口袋裡掏錢的慾望表達得直白而簡單。

但是他們的代言人是Rick,哪怕Rick在廣告中瘋狂逃離,死命掙扎,甚至直言這些食物都是「難吃的垃圾」。但Rick有粉絲,粉絲會消費,所以仍然有源源不斷的廣告主動找上門請求與Rick聯動。

資本不在乎觀眾的觀感,資本只要流量,而粉絲想要接近偶像的幻覺。有什麼比「買買買」更能體現你對「偶像」的忠誠?當資本意識到他們可以越過產品提供的價值本身,只靠著偶像經濟就能躺著賺錢後,他們自然會追著Rick不放,而不是考慮如何提升產品本身的質量。

就像最近那支「你不吃溫蒂,溫蒂就會來吃你」的的早餐廣告一樣。Rick姥爺一邊吐槽難吃,一邊瘋狂逃跑。Rick憤怒地發誓「我死也不會給你們做廣告的。」但無論Rick逃到哪裡,那些廣告就是會陰魂不散的追上他。

——看來溫蒂給製作人的錢實在太多了。

明明是主創嘲諷的現象,卻在現實中荒誕復刻的並不只有四川辣醬。連「wubba lubba dub」這句用於取笑愚蠢流行語的諷刺,也成為了新的流行語。

“賈斯汀·羅蘭(創作者之一)在接受《娛樂周刊》採訪時提到,R&M中我最討厭的台詞,大概是「 Wubba lubba dub dub」這句話。這句口號是在嘲笑那些愚蠢的流行短語。 [原本]不是這樣的話,但後來覺得聽上去很有趣,因為這句話太蠢了,然後我們通過賦予它悲劇性的難以來顛覆這段發音。核心粉或許能理解其中的諷刺意味。但有些粉絲可能理解不了?”

“[My answer] would be the ‘Wubba lubba dub dub’ catchphrase. Only because we were making fun of the idea of stupid catchphrases. [At first] it wasn’t at all that and then it was funny because it was a dumb catchphrase, and then we subverted it by making it mean something really depressing. The hardcore fans get the irony behind it. But I think some fans maybe don’t ? ”

賈斯汀·羅蘭在後面又補充,他並不是在規定粉絲可以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作品解讀不應該由創作者來控制。當有人表示喜歡這句話的時候,賈斯汀也不希望另一些粉拿自己的話,雞毛當令箭的去指責玩梗粉。(賈斯汀的求生欲簡直溢出屏幕)。

但是對於看個樂子的粉絲們而言,模仿與消費,或許是唯一能滿足他們表達「愛意」與支持的方式。哪怕他們深知自己深愛的個體,只是一個虛擬角色。

是的,Rick是一個虛擬角色,他的反抗行為由編劇的意志決定,而編劇的下筆的劇情又由資本控制。資本在控制角色行動的時候又看什麼?

故事大王說Rick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是的,《瑞克和莫蒂》作為一個存在多重平行世界的故事,他們爺孫完全可以跳出主線,用遠遠不斷的平行榨乾Rick & Morty這個IP的所有價值。

如同那些鼓吹自己想要建立XX系列,XX宇宙的IP企劃,他們想要的是故事嗎?還是榨乾角色,榨乾神話傳奇,榨乾一切可以榨乾的剩餘價值?故事大王並不在乎Rick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人,他只想榨乾Rick,讓故事火車能永恆不止的開下去。

Rick大喊著:「反抗!在被榨乾前反抗!」但是他反抗的方式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沒有像之前那樣,從別的什麼地方拿出一個毫無道理的強大武器,噼里啪啦一頓亂射,來滿足粉絲們「Rick果然是無敵的意淫」。相反,他選擇了讓他的狂熱粉絲們大跌眼鏡的方式反抗。

——他下跪向耶穌基督祈禱。

一些觀眾解讀說,火車上代表「市場數據」的能量下跌,是因為「機械降神的拯救」破壞了故事結尾。但筆者卻認為,故事裡真正讓市場數據下跌的,是Rick向神祈禱的行為,得罪了Rick的「腦殘粉」。

Rick的部分粉絲群體(比如我),是一群自命不滿的nerd。我們羨慕虛擬的Rick在虛擬世界的無所不能,我們用Rick的形象做頭像來張揚自我與個性,我們嘲笑有神論者的神拯救不了任何東西,我們借用Rick的台詞發泄對現實虛偽現象的不滿。

但這一切不夠,遠遠不夠,想要填補內心無法言喻的空虛,我們還要消費R&M相關的商品,只有在付出金錢的那一刻,我們似乎才能稍許獲得與Rick聯繫在一起的踏實幻覺。

但是編劇告訴我們,不!Rick寧可得罪自命不凡的粉絲,也要向耶穌基督下跪!因為這是他向市場(故事大王)反抗的方式!他寧可用荒誕可笑的「祈禱」OOC來自我毀滅,也拒絕淪為資本照著市場偏好、審核規定,瞎編故事用於賺錢的IP工具。

直到這個時候,故事大王才開始恐慌。他大喊「這不是Rick & Morty會做的事!「。但他在乎的並不是Rick做出了OOC的行為,他恐懼的是整個市場對這段劇情反應的不滿。

Rick居然會向耶穌祈禱?簡直莫名其妙不可理喻,棄坑!

《瑞克和莫蒂》第四季第六集,是在用一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方式來保護Rick這個角色的獨立性。編劇們明明白白的告訴你——

整列火車(或者說Rick宇宙系列)不過是資本主義讓你們消費的一個騙局,只是一個孩子用來打發時間的玩具。瑞克是假的,故事大王是假的,耶穌也不過是火車裡的玩偶。玩具火車中的瑞克也是假的。但這個虛假的故事又如此具有反抗精神,哪怕他只是一個虛擬角色,瑞克也拒絕成為資本刺激消費的工具。

——既然是假的,那麼寧死也要逃離虛假。

編劇是在用摧毀角色,毀滅世界觀的方式傳達Rick的反抗精神。

——不要崇拜Rick!不要當Rick的腦殘粉!Rick不一定是Rick!Rick的反抗精神才是Rick!

但諷刺的是,這種反抗,依然正中消費主義的下懷。

耶穌基督死在了反抗中,死在了小火車裡,火車跟著耶穌的死亡而壞掉,而火車裡的Rick我們不知道是否也迎來了毀滅的結局。而火車外的Rick在催促你們去買下一個小火車。

下一個火車(故事系列)里還有耶穌還有Rick。這個死了,與我何干?

或許又會有人問:向耶穌下跪的那個rick,只是火車裡的Rick,火車裡的假Rick向神祈禱並最終毀滅,又怎麼會影響到真Rick的逼格?

或許因為現實中的Rick已經無奈向消費主義投降。

讓Rick反常表示認同的,並不是Morty為他買禮物的行為。而是Morty在花錢消費這一行為。

這一集Rick不僅僅是打破了第四面牆,他確實也在試圖打破第五面牆。

編劇似乎在通過Morty之口偷偷摸摸地暗示觀眾,Rick喜歡了他不應該喜歡的「禮物」,或許這個在火車之外的Rick,反而是一個虛假的Rick。

虛假的Rick沒辦法在「現實中」控制自己的行為,如同編劇無論讓Rick怎麼咒罵,也沒辦法不讓Rick接廣告恰飯推銷。

瑞克必須推銷小火車,瑞克必須不停恰飯接廣告,因為這是消費主義、偶像經濟給瑞克這個虛擬角色定下的存在意義。

——賣東西。

編劇可以給你講一個或感官刺激,或溫馨幸福,或政治正確的故事,供觀眾在茶餘飯後裝逼吹牛,順便把觀眾騙進商店購物,再買一些便宜卻無用的四川辣醬、溫蒂快餐或者鐵皮帽子。

就像故事大王說的,這才是一個Everybody Win-Win的結局。

但是編劇沒有這麼做,他用一個喜劇故事表達了一個悲劇的內涵。

小火車裡堅持反抗的那個Rick要被替換掉了,火車外的Rick在忽悠觀眾買買買。

自從傳統作品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各種文娛作品已經由循序漸進自我表達,轉變為了快餐化的感官刺激。最初,這一切還能說是市場的選擇。但現在,最近起點壓榨作者事件已經告訴我們,IP,故事,角色,以及作者想傳達的思想,早已徹底淪落到可以被資本肆意閹割的地步。

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建立所謂IP系列,創造虛假而完美的角色(為了觀眾喜歡,甚至會小心翼翼地裝飾一點無傷大雅的小缺陷),刺激感官,刺激消費。至於故事本身作品本身想要表達的東西,Don’t give a damn care!

即便Rick如此憤世嫉俗恃才傲物,否定宗教否定zf否定傳統,也在消費主義的糖衣炮彈下被打得滿頭是包,除了向耶穌祈禱外找不出其他辦法。

在《瑞克和莫蒂》第六集這一話,作為虛擬角色的Rick不僅僅是在打破第四面牆的情況下,堅持他自己存在的意義,他更是打破了第五面牆,向觀眾拋出了問題

——「你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你人生的唯一目的就在於購買與消費商品。」

「你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在於購買與消費商品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Rick無法替我們回答,我也無法替其他的觀眾回答。但是Rick已經回答了他自己存在的意義。

在這個故事裡,火車裡的Rick和火車外的Rick,到底哪個是「C-137」獨一無二的RIck?到底哪個又是故事主線里「最Rick的Rick」?

火車裡的Rick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還有他自己對抗虛無的秘訣。

「無論在幻覺中,你如何幸福痛苦,都不要忘記。「

「現實中的你,其實正被人打得滿地找牙。」

「——而我仍然要選擇現實,並在被榨乾前反抗。」

最後的最後,這片狗屁不通的文獻給卡爾·馬克思。

——生日快樂,馬克思先生。

分享這篇文章

一人之下:第三季畫風突變,我還是懷念王也的黑眼圈,你呢?

上一篇

我們到底為誰獻出了心臟,九段對話致敬《進擊的巨人》!

下一篇

猜你喜歡

評論已關閉。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