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世界恐怖片影史誕生了一部經典又另類的作品——《異教徒》。

《異教徒》電影海報
該片在當年剛一殺青就被發行方貶為「我所看過最爛的十部電影之一」。上映後更是被各大媒體口誅筆伐,恨不得貶低得一文不值。
原因有很多:比如全片陽光明媚、風景如畫,根本不像恐怖片;再比如獵人變獵物的反轉,冒犯了某類職業高大偉岸的形象;最主要的是諷刺基督教的內核,觸碰了很多人的信仰。而Love漫客今天要推薦的恐怖電影——《仲夏魘》(又譯作:仲夏夜驚魂),可謂與其有異曲同工之處。。
《仲夏魘/仲夏夜驚魂》

《仲夏魘/仲夏夜驚魂》電影海報
01
主人公丹妮與男友克瑞斯廷及其好友們來到了一座偏遠的瑞典小鎮。這裡是好友之一的佩爾的故鄉:藍天白雲,青山綠水,人們身著白衣、頭戴花環,熱情友善,簡直堪稱世外桃源。而且他們還有幸參加這裡90年一遇的豐收慶典仲夏節。只是幾人怎麼也想不到,這所謂的仲夏節竟有一出血腥至極的開場戲。
先是有人割破手掌跪伏在地,將鮮血塗抹在石碑上。隨後兩位老人自懸崖縱身躍下,摔得頭破血流、面目全非。其中一個沒死透,立刻有人上去補了幾錘子……
提起本片的導演阿里·艾斯特,想必恐怖電影愛好者並不會陌生。目前為止,這位恐怖電影界新秀僅僅執導了《遺傳厄運》和《仲夏夜驚魂》這兩部長片,卻已然聲名大噪、備受追捧。
不是這兩部作品拍得有多驚世駭俗,而是在恐怖片日漸套路化、模式化的現狀下,他有著難得獨到的創作理念,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其中最重要的一點,無疑是神秘學元素的運用。
阿里·艾斯特對於神秘學可謂用痴迷二字形容。他的作品雜糅了大量的宗教元素和神秘學符號,需要影迷具備一定的相關知識儲備,觀看時投入更多的心智和精力。
你看本片。不計其數的北歐民俗、傳說、神話、神秘學元素共同構建了這座並非完全虛構的恐怖小鎮,真真假假,有板有眼。其中許多或明或暗的詭異細節,都與銀幕外的真實歷史遙相呼應。
幾人剛到瑞典時,一個小哥指著街上的美女說:這些都是當年維京人從各地掠奪來的女人。其實這個小細節已經暗示了後來的某些橋段。
比如小鎮孩子們玩的愚者之皮和當地人殺死外來者戴上他們的臉皮,實際上是維京人打敗對手後彰顯榮耀的一種方式;再比如慘死雞舍的小哥雙肺被掏出、吊起的死相,也是維京人對待戰俘的一種名為「血鷹」的酷刑。
小鎮的名字「Hagar」,代表著北歐神話里的一個惡魔。關於這個惡魔的傳說有很多版本,其中一個是他能夠變出一些物件誘導人們跳舞,直到力竭而死。選舉五月皇后時眾人圍繞著的柱子,就是他變出的物件之一。所以丹妮和小鎮居民們跳了很長時間的舞,簡直不知疲倦。
當地人身穿的奇怪服飾,源自於對尤彌爾的崇拜。熟悉北歐神話的小夥伴知道,尤彌爾是巨人的先祖,也是宇宙初始的第一個生命。奧丁三神用其屍體創造世界,相當於我們中國神話里的盤古。可見Hagar人民所信奉的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神話體系,尤彌爾就是他們的主神。
還有上文提到的老人跳崖,實際在漫長的人類發展史中非常常見。古時生產力低下,老人到了一定年紀就會自願離群自生自滅,甚至自我了斷。為的就是把食物和資源留給更具生產能力的年輕人,以確保族群或村莊的持續發展。
以上這些,只是本片所包含的冰山一角。除此之外,五月節、生殖崇拜、誕下畸形兒作為先知在人類歷史上也全都有據可查。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己去發掘。
02
當然了,對於一部恐怖片來說,最重要的還是恐怖感。就這一點而言,本片確實很難討恐怖電影愛好者的歡心。全程陽光明媚、風景如畫,既不涉及怪力亂神又沒有什麼太過嚇人的恐怖場面,只有一些血腥場面,與我們印象中的恐怖片相差甚遠。
但其實阿里·艾斯特的電影就是如此。他往往刻意不去說明一些事,將大片留白留給觀眾自行腦補。正如那些隱藏在片中或明或暗的神秘學元素一樣。你若費點心思,便會嘖嘖稱奇,你若懶得想太多,就權當浪費了兩個多小時。
你看本片,表面看來,它就是個邪教洗腦害人的故事。可換個角度來看,又何嘗不是一個失去小家庭的女孩找到並回歸大家庭的故事?來到小鎮以前,女主丹妮整天神經兮兮、敏感脆弱、一觸即潰。因為她一夜之間痛失所有家人,唯一可以依靠的男友也早就厭煩了這段感情,只是不想在這個時候雪上加霜而已。
她深陷悲痛之中,需要安慰,需要陪伴,卻又無處傾訴,害怕自己的負能量嚇跑對方。直到來到小鎮以後,才終於找到了歸屬感。
諷刺的是,在此過程中,看似堅不可摧的各種現代社會關係被逐一擊破。家庭關係,情侶關係,朋友關係,全都土崩瓦解,渣也不剩。也許丹妮並不是被洗腦了,她只是回家了而已。
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小鎮人民為什麼要如此費力地吸引外來者融入本族?一般的邪教組織,拉攏成員不是為了錢就是純粹為了危害社會。而「Hagar」人民,似乎對這兩樣都不怎麼感興趣。那他們究竟圖什麼?——種族延續。
對於這種人口密度小的村落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近親結婚。近親結婚會有很大概率誕下畸形兒,所以他們需要不斷吸收外來的新鮮血液,以保證整個種族的延續和發展。看到這兒,想必聰明的小夥伴已經猜到我想說什麼了。
沒錯,所謂90年一遇的仲夏節,只不過是小鎮人吸引外來者的噱頭罷了。他們讓本族人前往世界各地,不斷誘拐外來者前來。能留下的人就留下,不能留下的人就當成祭品。
蠱惑丹妮一行人來到小鎮的佩爾曾說過,自己的父母死於大火。仲夏節最後一天的祭祀,正是九人被活活燒死。四個本地人,四個外地人,最後一個由五月皇后欽點。如此看來,他的父母,很有可能成為了之前仲夏節的祭品。
這也是就我個人而言感覺本片最為可怕之處。出生在「Hagar」小鎮上的人,他們並沒有經歷過如丹妮一般的洗腦。只是從小到大的耳濡目染,已然將他們培養成了一個個兇殘的獵手。為了本族的發展誘拐外來者,將外來者殘忍殺害,甚至奉獻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在他們眼中,這沒有什麼對與錯,只是傳統,而已。正應了那句話——溫情脈脈的野蠻,遠比極端暴力的野蠻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