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最近十年來大陸劇中最為穩定和成功的歷史古裝劇,《大秦帝國》(新作已更名為”大秦賦”)系列之所以會受到追捧,是因為這是國內罕見地脫離了鶯鶯燕燕,你儂我儂的那些看似寫實其實全是浮誇的偶像劇套路,專注與刻畫一個國家興盛衰亡全過程的歷史影視作品。
而且,為了避免以往歷史劇講故事過於一本正經的毛病,在嚴謹尊重史實的基礎上,只做了適度的藝術加工,雖然在細節上有戲說和調侃的意味,但是總體而言,是一部能夠下飯又能讓人漲姿勢的歷史劇。
01 赳赳老秦,浩浩大秦帝國
《大秦帝國》(大秦賦)是作者孫皓暉於2008年由河南文藝出版社全套出版的6部11卷系列小說,整個系列詳細描述了戰國時代的秦國經變法而由弱轉強,隨後東出擴張,與六國爭霸進而一統天下,再到最後走向滅亡的過程。可以說,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
因為這部小說具有兼顧歷史寫實和劇情柔化的特點,極其適合用來翻拍成長篇電視連續劇,所以,出版之後就有了影視化的進程。
在緊鑼密鼓的操辦之下,首部《大秦帝國》開播於2009年,減縮了原著的章回名字,定名為《大秦帝國之裂變》,主要故事線索則是商鞅變法為秦國崛起的轉折點前後,舊勛與新理念之間的衝突與妥協,商鞅定下法度,最後為了踐行法度慷慨赴死,奠定了整個大秦發展的基調,實現了大秦的崛起。
於是,主演陣容為侯勇、王志飛、呂中、高圓圓等實力派演員,以疏狂而不失柔情的手法,開啟了整個故事的序幕。
緊隨其後的第二部開播於2013年,定名為《大秦帝國之縱橫》,以寧靜,富大龍,喻恩泰為主要演員陣容,故事線索則是以秦國為主線,展示了合縱連橫時期的整個戰國局面。而其中,富大龍與寧靜將秦惠文王與愛妃,後來的宣太后羋八子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勾畫得千迴百轉。而後,寧靜用羋八子潑辣嫵媚的形象,開始展現自己中年時代的特有風情。
第三部《大秦帝國》開播於2017年,名為《大秦帝國之崛起》。這部電視劇的故事線索延續第二部的故事內容,按照歷史脈絡繼續往下講在合縱連橫的局勢里,秦國如何在宣太后等政策制定者的維持下持續發展的。
所以,我們看見寧靜再一次扮演羋八子,霸道卻不失風情的,把控著秦國此時的發展軌跡,並且為了秦國的強盛奉獻了自己的一生,而以她和兒子秦昭襄王贏稷的青壯年時期經歷,為主線呈現秦國如何從二流強國最終一躍成為真正的一線超級強國。
當然,觀眾吐槽這一部有點降水準,一直在歷史正劇和宮廷家庭劇的邊緣來回試探。個人感覺,除了作為鎮國之寶和氏璧那綠油油的塑料感過於強烈之外,對於宣太后一生際遇,以及她和秦國贏姓宗室的矛盾,《崛起》裡面的描寫手法,比《羋月傳》有正劇的樣子。
而隨著劇情的推進, 此次第四部《天下》(更名為:大秦賦)所講述的故事已經推進到了戰國晚期——隨著幾代帝王統治理念的貫徹,以及百餘年不斷的征伐擴張,秦國國力逐漸強盛。從之前偏遠蠻荒之地迅速壯大,其軍事和經濟實力和東方六國相比,已經有了一國獨大的實力。
所以,第四部分主要刻畫的是秦始皇嬴政從出生到統一六國,40餘年的戰國風雲。而因為這一段的知識普及率比較高,和前三部那種需要專門補充歷史知識才能了解的劇情走向而言,這一部劇集所講述的可能是大眾最為熟識的一塊秦國歷史,尤其是作為主要角色出場的嬴政、呂不韋、嫪毐、李斯等角色,都算得上是老百姓耳熟能詳的人物了。
02 《天下》一分為二,以《大秦賦》面目再現!
在兩年以前拍攝完成的時候,《大秦帝國之天下》有78集劇情,劇情銜接《崛起》裡面秦昭襄王末期,從趙國邯鄲為質子的秦異人(歸國後,投於嫡母華陽夫人膝下,改名公子楚)與資助者和謀士呂不韋夜奔咸陽開始,到秦王嬴政一統天下,尊「始皇帝」開闢我國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為止的幾十年過程為主要劇情線索,介紹了戰國時期秦國最後三任國王如何積累實力,攻伐征戰,奠定最後局勢的大體過程。
因為篇幅過長,於是將整體分拆為兩部,上部《大秦賦之東出》將有40集的劇情,而《大秦賦之天下》則是38集的劇情。
而為了這78集劇情,這個劇組台前幕後究竟耗費了多少心血?
1.為了前期準備,文案編劇團隊對於劇本的打磨,耗時8年。終於磨合成最終78集最終定稿!
2.最後這一季,整體拍攝歷時235天,宣告「大秦帝國」系列劇永久關機。所以,在頂峰戛然而止,原著里帝國由盛轉衰的兩部將僅存在於文字當中,不再出現在影視劇情里!
3.造型團隊學習大量的參考資料,為劇中各諸侯國、各階層不同身份的角色,設計和製作服裝11000餘套、盔甲4000餘套。秦始皇嬴政一人的服裝多達80多套。
當然,就觀眾而言,比較直觀的,還是秦軍那從兵馬俑里殘留下來的秦朝式樣改良製作的秦甲,秦弓,秦弩這些比較有辨識度的道具!
4.在戰國時期,作為戰場最具有衝擊力的戰車、軺車、攻城車在內的大型道具設計製作了80輛,劍盾戈矛等軍事道具數量上萬。
5.龐大的篇幅裡面跨越的地域很多,為分辨出戰國列國的場景區別,分別設置1000餘處內外場景,內外置景及改造面積113000平米;
而為了避免出現現代工業文明遺蹟的穿幫,特別輾轉較為空曠而保留原始地形風貌的較為偏遠地區選擇景致,拍攝地包括那拉提、賽里木湖、昌吉、烏爾禾、象山、都勻、橫店、仙居等8個地點,整體內外景的分布輾轉上萬公里,甚至為追求逼真,在新疆烏爾禾搭建了一座完整城池。
所以,經過這麼多工作人員的努力,最後力圖確保《大秦賦》作為最終收官季,也不能放棄幾部作品積累下來的口碑,不能學大洋彼岸那一部虎頭蛇身豬屎結尾的史詩大劇,最後墮了名聲!
03 憑什麼古裝劇裡面它能夠保持這麼久的良好口碑?
最近十年雖然大陸古裝劇常年一致居高不下,也頗出了一系列有口碑有觀眾緣的劇集。但是,保持正面向的口碑和高觀看度的唱片劇集卻比較少見,而偏重於偶像玄幻或者家庭劇情成分。
相對嚴肅的歷史劇創作方法。我們以往的古裝劇作品,總是尋求古裝偶像或者歷史戲說等創作方式,這類創作方式已經形成了一條簡單易於操作的流水線系統,雖然製作周期便捷快速,但歷史厚重感不足,有過度的將歷史娛樂化的嫌疑!
而延續十年有餘,《大秦帝國》系列每隔兩年播出都能夠保持良好的口碑和大量的收視率,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它在歷史正劇和細節軟化上的小心拿捏!
在《大秦帝國》的根本定位上,一開始就將主旨定義為一部相對嚴肅的歷史劇,沒有戲說成分,基本上按照正史當中的內容進行影視化改編。這種一板一眼的正式,是當前環境裡很多古裝劇都無法做到的。
而為了還原這個系列劇當中的史實感,劇作方下了大功夫,粗狂而龐大的古戰場複製,儘可能的復原當時所經歷的大型戰爭場面的規模,復原當時諸侯各國的大體執政狀況,就大環境的構建和大場面的重現方面,確實還原了當時狀況的宏大。看了太多小情小調,你儂我儂的觀眾,能夠在這個系列電視劇當中看到大場面的戲份,這是一般歷史劇都無法提供給觀眾的。
而且,在精神內核層面上,《大秦帝國》一直保持著一種敏銳的歷史觀,他不僅僅遵循正統歷史裡的主流觀點對觀眾深入淺出的劇情再現,而且對秦國如何在戰國當中崛起,提出自己的思考,且這些思考,不僅僅符合了目前歷史主流學派的認可,也通過淺顯的故事來獲得了觀眾的認可。
《大秦帝國》(大秦賦)一直保持著一種在正史的範圍內進行敘事和思考的基本創作態度,價值觀一直保持穩健,而為了軟化這種高大上的宏大主題,劇情里也適當加入一些私人化的東西,將朝堂上面的冠冕堂皇和後宮的私人情感相互交融,前後公私不同的展現的方式使得原本宏大而缺乏人情溫度的主題,浮現出一絲絲人情的補充,來豐富化和軟化主旋律里個人存在感的不足!
《大秦帝國》(大秦賦)厲害之處,就在於一堆出場的角色,明面上是朝堂上揮斥方遒的官面人物,私底下又營造著一种放松恣意,各有心思的人性化氛圍。場面上維持著王朝的體面,私底下也有自己的私心計較,很多時候,又為了這些前朝的利益和私人的感情,主要人物又相互衝突摩擦,人心和形式相互取捨,促進,將一個時代里大環境的前進與人心觀念的嬗變,展現得相輔相成,各有華章!
用一種端正而開放的心態寫大環境,在用細膩多變的筆觸寫私人情感,把當時烽火硝煙里的決策者當作最普通的人物來刻畫描寫,用大環境裡人物心態與行為的變化,以及這些決策者對於整個局勢的推動,來細緻的構建一個烽火四起,英雄輩出的時代,在通過這個時代的必然發展趨勢,一點點的將強國,改革,等等各種理念推廣到觀眾心裡,雖然在執行的過程里偶有瑕疵,但並不妨礙它成為一個時代里最有記憶度的長篇歷史古裝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