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細胞》毫無疑問是一部很優秀的TV動畫,這不僅與它的製作和總體表現有關,更重要的,這是一部具有科普意義的番劇。通過將人體內的細胞擬人化,配合上一個個有趣的小故事,來向觀眾們講述生物學的相關知識。
也正是因此,第一季一經播出便受到觀眾的喜歡。而到了本季度1月新番,除了續作第二季以外,還出現了衍生作品——《工作細胞Black》。對比續作,「Black」的設定為一個不健康的人體。頻繁出現的各種身體狀況,使得在這裡工作的細胞們苦不堪言。
- 出場角色變化很大
不管是動畫的第一季還是續作,都是走的「萌系」路線。各個角色的設定也都比較討喜,尤其是血小板的出現更是深得觀眾喜愛。只不過到了衍生作品「Black」中就完全不同了。為了契合作品風格,不僅動畫的整體畫風變化很大,而且就連主要的出場角色也都和前作不同。
首先是主角。和前作一樣,本作的主角依舊是紅細胞。當然了,雖說名字都叫紅細胞,但是實際的差別卻很大。前作中的設定是一位女性,再加上花澤香菜的配音,整個角色給人一種萌萌的感覺;而本作中的主角紅細胞則變成了男性。
除了性別不同之外,兩人的性格倒很相似。都是屬於初出茅廬、不諳世事,且時常會犯迷糊的設定。既然如此,就需要一個長者型的人物來引導主角了,那就是白細胞。
和紅細胞一樣,白細胞的性別也和前作相反。是一位看似冷酷,實則溫柔的角色。在第一話中的出場時間比較短。只有在病菌進入體內,紅細胞遇到危險時才出現了幾分鐘。不過給人留下的印象卻很深。帥氣的武器、乾淨利索的戰鬥方式、姐姐般的性格,以及引人注目的外表。無論哪一條,都足以讓人記住這個角色。
最後是血小板。血小板依舊是小學生般的設定,長相倒是十分可愛,只不過性格可就和前作有著天壤之別了。一出場就對紅細胞一頓教訓,同時還不忘搭配上「不屑」的表情。
小小的身形,大大的脾氣,這種反差萌的設定,相比起前作「萌神」般的血小板,倒是給人一種新鮮感。
- 畫風的變化
當然,除了人物方面的變化之外,本作的畫風也有了較大的改變。為了表現出一個不健康的人體,因此動畫中用了大量的陰影和粗線條。乍看起來有種末日般的感覺。而在「血管」、「肺部」這些出現牆壁的地方,鏽跡也隨處可見。這樣的風格,再加上頻繁出現的「暴躁」人物(血小板、胃主細胞等),使得《工作細胞Black》的總體觀感和前作有了很大的差別。
看完這部1月新番之後,相信大家就會對熬夜等不良習慣產生的後果,有了更加「形象化」的認識。單從這一點來說,本作倒可以說是一部硬核向的教育番。為了讓體內那些可愛的細胞們能夠開心工作,我們也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