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從6.4飆到9.0,查克·史奈德版《正義聯盟》甩了好萊塢一個大嘴巴子。
是的,這當然是DC迷對資本的勝利。
DC迷的執念+3年等待+查克·史奈德(扎克·施奈德,又稱作扎導)一分導演費都不要換得完全掌控權,最終換來了一部脫胎換骨的《正義聯盟》,雖然電影前三個小時主線基本一樣,但暗黑的風格、史詩的氣質、更豐富的細節、更壓抑的氛圍、更順暢的敘事、更紮實的人物塑造,重點是,更爆炸的動作戲,都令人憋著一股尿一口氣熬夜看完這部4小時大作之後忍不住咆哮:這才是真正的《正義聯盟》,這才是真正的DC。
嗨起來的絕對不只是國內的影迷,看一下評分對比就知道了。
院線版《正義聯盟》IMDb6.3,METASCORE 45分,爛番茄新鮮度40%……
而扎導版《正義聯盟》IMDb目前均分高達8.9!MetaCritic用戶均分已經從8.8升至9.0!
簡單來說,一個是DC電影口碑谷底,一個是諾神《蝙蝠俠》之後的DC電影口碑新高。總體口碑甚至超過了漫威的《復聯4》,就連《復聯》3、4的導演羅素兄弟都發來了祝賀。
觀眾很容易把這場對比視作兩個大導演的對決。
一手締造了早期DC電影風格的查克·史奈德VS《復仇者聯盟》前兩部的導演喬斯·韋登。
但實際上不是那麼回事,雖然尾登導演的《正義聯盟》從此被釘上了恥辱柱,直接導致這位好萊塢昔日的香餑餑名聲掃地,但這其實從頭到尾都是一場創作者與好萊塢大製片廠的戰爭。
被半道開除的查克·史奈德拍攝的完整版《正義聯盟》被事實證明贏得了僅次於《蝙蝠俠:黑暗騎士》的高評分(雖然其中可能包含很大程度的逆反式高分),被重新投入巨資改造的院線版《正義聯盟》最後僅在全球拿下6.58億票房,別說和《復仇者聯盟》票房相比,就連漫威或者DC的一部單體電影票房都干不過。
這個充滿荒誕的好萊塢電影故事中最令人迷惑的其實是:DC、華納,或者說是好萊塢的大資本,到底是折騰了個啥?
《查克·史奈德之正義聯盟》到底比院線版強在哪?
先來說說查克·史奈德版《正義聯盟》到底哪裡完爆院線版了。
- 首先,風格大變。
院線版是合家歡的好萊塢爆米花大片,查克·史奈德版才是真正的史詩大片,導演的藝術。當然真正的爆米花大片也行,問題是韋登版因為時間倉促,四面八方要求又多,華納當年對DC宇宙的目標模糊,導致效果四不像,想學漫威但笑點又浮於表面。
而查克·史奈德之正義聯盟直接奉上原滋原味的暗黑版DC。為了突出史詩感,影片直接採用了原版的1.33:1畫幅。開場荒原狼一句話,已經道出這次導剪版的基調:一黑到底。畫面特色,是古典、凜冽的油畫質感+優雅厚重的慢鏡頭。
院線版是標準的漫威式對話敘事。《查克·史奈德之正義聯盟》是以不以台詞講故事,而是突出視覺敘事。以富有畫面感的鏡頭講故事。
結果呢?光是神奇女俠探尋神廟地下古墓,揭開故事起源的這段戲,蓋爾·加朵這張展現大長腿的畫面,就能感受到這種畫幅在構圖上的優勢:不僅是更好地突顯人物的氣勢,更賦予影片更強烈的史詩氛圍。
- 其次,人物形象真正豐滿。
當然,這得益於四個小時的片長,但考慮到當年還沒有神奇女俠和海王的單體電影上映,用更長的篇幅交代人物背景故事是必要的。
從對比看,院線版閃電俠是全片的笑點擔當。但從電影功能看全程划水,而扎導版中他是逆轉時空的關鍵。院線版中最沒存在感的鋼骨,整個人物沒頭沒尾,全程一臉不高興,戰鬥力也沒有好好體現,難怪演員演完就和尾燈翻臉了。而在《查克·史奈德之正義聯盟》中,鋼骨則補足了他的人物小傳,讓人物有了完整的弧光,甚至有觀眾認為扎導演版可以更名為《鋼骨傳》。
除此之外,扎導版中,還有黑色的大超,終級大反派從荒原狼變成達克賽德。一句話,每個人物都有了完整的弧光,有了代入感:閃電俠不再是一個負責搞笑的工具人,而是有自己的掙扎和前史,海王不再是一個莽夫,而是一個情感細膩不外露的英雄,鋼骨不再一味的一臉不爽。相比之下三巨頭的變化不是很大,但更長的篇幅下人物塑造更細緻了。
- 第三,動作場面全面升級。
雖然尾燈也是搞大場面的行家裡手,但視覺呈現畢竟是扎導的看家絕活。無論是前半段大大拉長、看得人熱血沸騰又心生悲涼的守護盲盒亞馬遜大戰,還是結尾的正義聯盟決戰荒原狼,都完成得宏大而壯美。
尤其經過查克·史奈德調整後,正義聯盟才不再是超人的獨角戲,而真正像一個團隊。正聯VS荒原狼的大場面最說明問題。
超人強力牽制;蝙蝠俠穩住後場;海王致命一擊;神奇女俠凌空斬首。這才是觀眾想看的正義聯盟式大場面!
- 最後,扎導還為整個系列鋪設了完成的伏筆。
扎導版中多位全新人物露面,比如達克賽德、火星獵人。《海王》裡的媚拉,《自殺小隊》中出場過的小丑,以及原版在彩蛋中亮相的喪鐘相繼加入補拍後都亮相了。
這個版本補得多漂亮?漂亮到威《復聯》系列的導演羅素兄弟也發聲力挺了。
華納是怎麼把院線版《正義聯盟》搞糊掉的?
那麼問題就來了,能把對手都看服氣的扎導版《正義聯盟》,是怎麼被華納直接封印的?
一個最有趣的事情是,扎導事後證實,當年已經有一個四小時,黑白畫面,沒有音軌和特效的版本。也即是2017年年初,《正義聯盟》的粗剪版。
扎導已經做完了90%的內容,並進行了一次內部放映,但華納卻很不滿意,他們希望電影「更加輕鬆」,對粗剪版的定論是「不適合觀看」。
雖然是粗剪版,但影片其實已經完成了大部分,如果沿著扎導思路再花個幾百萬美元把電影做完,大概率就是現在的扎導版《正義聯盟》這個樣子。
然而後來華納卻折騰了上億美元,最終折騰了個寂寞。按照美媒當年的評價,院線版《正聯》之所以這樣糟糕,因為它就是一個類似「弗蘭肯斯坦」(科學怪人)式的縫合怪。那麼這個縫合體是怎麼出現的呢,請欣賞華納高層的「神之一手」——
- 首先是資本任性。
當年之所以扎導被選中完成DC宇宙的前幾部電影,正是憑藉狂野、詩意化的視覺場面,凌厲、殘酷的暴力美學,然而當《超人:鋼鐵之軀》反響平平,《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票房8.73億美元沒有達到10億美元的預期,華納自己對DC電影的未來都一頭霧水,加上DC影業作為華納兄弟旗下的子公司,正面臨改組風波,高層間的辦公室鬥爭異常激烈,結果就是整《正聯》項目從頭到尾成了一團亂麻。
- 而資本任性的最直接表現就是第二點:強令整改。
拍攝完畢,查克·史奈德直接把一個長達四五小時的粗剪版擺到了華納高層面前。直接導致高層下令,必須刪到兩小時以內。查克·史奈德拒絕——沒有單體電影出來前,兩個小時根本不可能把《正義聯盟》講清楚。結果雙方矛盾不斷加劇,最終引發第三則錯棋——扎導出走,尾燈頂鍋。
外界都知道,2017年5月,查克·史奈德從《正義聯盟》導演位置上離開,當時官方給出的理由是查克·史奈德女兒自殺了,因此要更多時間專注個人事務。但據知情人士透露,查克·史奈德被換掉的原因跟女兒離世沒有半點兒關係,這只是官方說辭。
但尾燈也不是作為救世主被引進來。比如尾燈依照DC影業的意見,改寫了《正義聯盟》的開場,讓電影基調輕鬆幽默,而且扎導也覺得這個點子拍出來的效果「非常棒」。結果華納一看又不同意。後者認為,電影開頭就整喜劇,那這片就完了。搞得尾燈一開始就很迷惑:所以華納要的是又嚴肅又活潑的《正義聯盟》?這是地球人可以做到的嗎?
但最終尾燈接下這個鍋,帶隊在倫敦和洛杉磯進行兩個月的重新拍攝。由於當時多位主演正在拍攝其他電影,在華納不得延期的死命令面前,緊急拍攝導致整個補拍花費超過2500萬美元,是好萊塢歷史上投資最大的一筆補拍。
但這裡需要更正一下許多自媒體的說法:因為派拉蒙禁止出演《碟中諜6》的男星卡維爾刮鬍子,DC的確用特效為超人颳了一次史上最貴的鬍子,但並非自媒體所說的2500萬美元,那是補拍的全部費用,華納增加後期成本將鬍子從電影中P掉花掉的其實是300萬美元,但也非常有錢任性了。
投入巨資補拍之後,尾燈又一通刪減,成功將時長控制在了120分鐘。最終四分之三的劇本被改寫,超人的單人部分全部重拍。成片呈現出全面「復聯化」。更輕鬆、搞笑、合家歡,但其實並未達到尾燈真正的水平。
更糟糕的是在華納兩小時片長的死命令下,看看院線版到底剪掉了多少東西 :綠燈俠、囧叔 、四代原子俠、達克賽德的歐米伽射線、丑爺、鍾叔的部分戲份,全是爆點。但尾燈也是背鍋俠,拍完後他主動放棄導演署名, 又辭去了《蝙蝠女》編劇和執導工作,還與華納旗下HBO的科幻劇集《永不者》分道揚鑣,在告別漫威後又徹底與DC說再見。
據查克·史奈德說,自己卸任之後,還收到了韋登送香檳和信,上面寫著「敬我們失敗的戰役」。查導表示「後來我把這封信裱起來了」。兩位大導演,在這場好萊塢的權力遊戲中,其實都是輸家。但把事情搞得一團糟的華納高層也沒贏。尾燈版《正聯》失敗1個月後, DC影業主席喬恩·伯格就離職了,而DC總裁傑夫·瓊斯於2018年6月離開。
DC影業的新老大,是沃爾特·浜田。這位是前新線影業的資深製片人是製作恐怖片出身,溫子仁的《招魂》《安娜貝爾》都是由他製作的,果然這位上台之後,第一個負責的項目就是溫子仁的《海王》,然後還找了另一位恐怖片導演——《關燈後》的導演大衛·桑德伯格拍了《雷霆沙贊》。
浜田的魄力之處在於,讓DC電影打破了DC宇宙的束縛,所以才有了後來制霸坎城的《小丑》,包括未來的《蝙蝠俠》也是獨立於DC宇宙之外,如果當年掌管《正聯》的是這位腦袋更清醒的主管,歷史會不同嗎?但歷史已經無法改變了。
《查克·史奈德之正義聯盟》越閃耀,好萊塢臉越疼
原本扎導已經把尾章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彩蛋和伏筆,鋼骨復活超人時,看到了一幅末日圖景——神奇女俠、海王、丑爺戰死,世界分崩離析。
地球被達克賽德所攻陷,蝙蝠俠,鋼骨,閃電俠,喪鐘和小丑組成了新的不義聯盟,而在蝙蝠俠夢境中,超人帶著熱視線,露出邪惡的微笑。
但這一切伏筆都不可能有未來了。不必神話查導,雖然這個版本的《正義聯盟》好評如潮,但查克·史奈德的問題還是當年那些問題。只要暗黑宇宙,不要爆米花,只會做加法,不會做減法。過度黑暗的結局、無法控制的篇幅、過多配樂的使用,以及慢鏡頭的濫用,都讓普通觀眾的觀感打了折扣,而現在打分的主要是狂熱的DC迷。
實事求是說一句,尾燈當年被瘋狂吐槽,多少背了一點鍋,查導版的故事主線其實變化不大,就連超人的超能力梗都是查克·史奈德自己拍的。
最關鍵的是,如果不是讓扎導展現出完整的4小時版本,還會有現在的高口碑嗎?但任何一部超英院線電影,怎麼可能有4小時這麼長呢?即便如此,這個版本的大火還是讓觀眾非常感動。因為這是一場真正的影迷的勝利。
2017年11月17日,院線版上線並撲街後僅兩天,change.org網站發起對華納的請願活動,迅速獲得超過32000個簽名,到請願鎖定時,已接近18萬人簽名。原劇組工作人員,如《正義聯盟》攝影師法比安·格瓦納,蝙蝠俠替身,特技演員Richard Cetrone,荒原狼的扮演者塞倫·希德,以及凱文·史密斯等,都紛紛要求放出「導剪版」。
2018年初,查導自己點讚,並親自參與進來。閃電俠的扮演者埃茲拉·米勒,海王扮演者傑森·莫瑪,都紛紛聲援這場影迷逼供。
一開始,華納準備直接讓查導放出黑白未完成版。被查克·史奈德嚴詞拒絕。最終查克·史奈德導說服華納高層將其轉換為補拍版,並從提升HBO Max訂閱量的角度撬開了資本的口,華納的態度從「我們不想花那麼多錢」變成「行吧,好像確實有搞頭」。
最終整體補拍投資從5000美元上升到了7000萬美元左右,等於一部中等成本的電影,除了完成特效,查克·史奈德也重拍了電影的結局,當然,也加入了鄭愷在片中飾演的第四代原子俠蔡瑞安。
事實證明,《查克·史奈德之正義聯盟》的成功就在於,他真正理解了DC宇宙的力量。相比毫無營養的爆米花,影片最後還是回歸情感本位,講好了一個故事。
我們無需過度稱讚這個版本的成功,諸如「《查克·史奈德之正義聯盟》達到了超英電影另一個巔峰」的評價在我看來也是一種捧殺,但在漫威電影席捲全球的時代,我願意為查克·史奈德版《正義聯盟》獻上自己的掌聲。因為如果我們還期待有人能讓DC不被資本捆綁,成為下一個「漫威」。只能是查克·史奈德。但在這一場完全屬於觀眾,屬於電影的勝利後,我們也許終歸還是要接受資本統治好萊塢的事實。
去年年底,完成了一系列DC電影大改造的DC電影總裁的沃爾特·浜田接受了《紐約時報》採訪,確認了DC電影將會分為兩個宇宙,他們以後也會增大作品數量。
不過談到即將上映的查克·史奈德剪輯版《正義聯盟》時,他的回答卻是:查克·史奈德導演並不是他們未來電影的一部分。他形容查克·史奈德剪輯版《正義聯盟》「將故事帶入了一個死胡同」,所以他們管理層都沒人覺得它還會推出後續電影項目。
當今天再去看這部查克·史奈德剪輯版的時候,電影中那些故事線,都已經成了過去式。當年的主演們,大本和超人扮演者都已經退出,在幾年前,查克·史奈德版《正義聯盟》原本應該代表著DC電影宇宙未來的走向,而在幾年之後的現在,電影卻成為導演和影迷對過去的緬懷,而影片中那個黑暗DC宇宙,將永遠不會再實現。
而影片大獲成功,最終必定會推動華納旗下的HBO Max訂閱量大增。把電影搞砸的是資本,被《查克·史奈德之正義聯盟》打臉的是資本,可是笑到最後的,還是資本。而一夜狂歡之後,輸的,還是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