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女人必看的5部電影,這些成功女性的經曆一定會對你有所啓發

疫情讓世界又一次慢下來。但足不出戶有時候是好事情,你有空停一停,讀讀書看看電影,順便再思考、校準一下,自己想成爲什麽樣的人?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關于女性的5部電影:

  1. 《隐于書後》
  2. 《隐藏人物》
  3. 《律政俏佳人》
  4. 《指揮家》
  5. 《王冠》

這些影片大多是講關于女人如何打破職業偏見,并獲得成長的故事。但我想男人也可以看一看,歸根結底,它們都在告訴你,雖然道阻且長,但你還是可以成爲你想成爲的人。

一、成爲女作家《隐于書後》

1846年,一本署名爲科勒·貝爾、埃利斯·貝爾和阿克頓·貝爾的詩集出版。此後幾年,這幾位作者又分别發表了名爲《呼嘯山莊》《簡·愛》和《安格妮斯·格雷》的長篇小說,震動文壇。直到她們親自到出版社表明自己的身份,世人才知道她們的真名叫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和夏洛蒂·勃朗特。

那時候,“女作家”是個奇怪的組合。講述勃朗特三姐妹的電影《隐于書後》裏的一句話正說明了這一點:“如果是男作家,人們會評價他的作品。但如果是女作家,人們隻會評價她這個人。”勃朗特姐妹當時正面臨絕境。被寄予厚望的弟弟成天酗酒惹禍,家裏的生計越來越難維持,在這種情況下,一向隻把文學當愛好的姐妹才商量出這條化名寫書的計劃。無論如何,她們用行動證明了“女作家”的價值。三姐妹的作品受到廣泛歡迎,甚至得到了同時代男作家的好評。

人們多多少少都會遇到幾次這樣的“勃朗特時刻”,一個男孩想跳芭蕾,會遭到同伴嘲笑;一個身高一米六的人想去打籃球,會被籃球隊拒之門外;一個社恐想做大型演講,前輩會告訴他可能性微乎其微。

某個領域長久以來的規定,或者人們的固有認識似乎在阻止你去做你想做的事。你認爲這不公平,嘗試去做一些單純的反抗,但發現用處不大。勃朗特三姐妹做的不僅僅是挑戰陳規,在挑戰陳規之前,她們首先有一個動力(絕境),然後有一種實力(對文學的理解),最後才是她們的勇氣,以及一些運氣。

這四者幾乎是缺一不可。這幾乎也是每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做出來的基本要素。換句話說,女性中的異類用的都不是蠻勁,而是某些适當的技巧。她們不是用一味的哭訴來打動人,而是用聰明來打動人。這是十九世紀的事。十九世紀之後,不僅從事寫作的女性越來越多,在各類世俗觀念中的“男人職業”裏,例外也不斷湧現。

二、成爲女科學家《隐藏人物》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跟十九世紀的女作家一樣,美國的女科學家,尤其是黑人女科學家也需要“隐”于科研當中。比如《隐藏人物》裏的凱瑟琳·約翰遜、瑪麗·傑克遜和多羅茜·沃恩。

《隐藏人物》的其中一個主角凱瑟琳·約翰遜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她異于常人的計算能力。在NASA的載人航天飛船項目中主要負責飛行軌道的計算。她的身份特殊,一開始必然要遭到懷疑,即便是她的黑人追求者也對一個女人到NASA感到不解。但凱瑟琳用一句話作了準确的解釋:“我在NASA工作,不是因爲我穿裙子,而是因爲我有腦子。”

進入一個領域,别人可能會把你的一些與常規不符的特征視爲你身上的短闆,但凱瑟琳的辦法是,把你的長處盡情展現出來。凱瑟琳破除偏見的高光時刻,即電影裏的高潮段落,出現在美國第一位進入地球軌道的宇航員約翰·格倫起飛之前。

當時宇航局的計算機出現故障,降落坐标隻能由凱瑟琳來計算,而她幾乎通過心算就得到了準确的數據。此後她還爲多個航天項目進行了重要運算,爲美國航天事業做出巨大貢獻,2015年獲頒總統自由勳章。

《隐藏人物》是三位在NASA工作的黑人女科學家的真實故事,也是她們證明自己實力的過程。另外兩位女科學家瑪麗·傑克遜和多羅茜·沃恩則分别成爲了美國第一位黑人女工程師,以及NASA第一位黑人女主管。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發布的一組數據現實,當時女性從事STEM行業(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人數僅占7%。到2020年,是28%,但一個個例外讓這個數字呈不斷的上升趨勢。

三、成爲女律師《律政俏佳人》

改變别人的觀念不是一件苦大仇深的事,它可以變得充滿幽默感。《律政俏佳人》是個虛構的故事,它很好地展現了這一點。艾麗完全是個金色傻女孩的形象,漂亮,熱衷打扮,但外人看不到她的任何長處。除了與高大有錢的男友在一起,她别無所求,直到她的男友出乎意料地把她甩掉。甩掉的原因是他自己考上了哈佛,而他認爲艾麗這種無腦的女人已經配不上他了。

整個故事就是艾麗不斷颠覆男友想象的過程。她也想發奮圖強考哈佛,但哈佛有那麽好考嗎?她真的考上了。因爲與法學院格格不入的打扮,她在學校受到排擠,于是想努力取得好成績,但取得好成績真那麽容易嗎?她還是做到了。最後,還隻是法學院學生的她甚至爲某個案件找到了隐藏很深的漏洞,在法庭上打赢了官司。

這一切都像是天方夜譚,電影也拍得非常粗糙。不過這種金發美女與律師之間的反差除了能博人一笑,還在嘗試傳遞一種心态:“我就試試怎麽了?”女主角遇到的一次次挫折并沒有給人帶來沉重感,相反,裏面的喜劇色彩讓人們覺得她有無數次機會。

在現實生活中的我們需要這種喜劇色彩。遇到挫折時的自嘲可以消解心裏的不快,當我們成爲艾麗時,我們是在用一種幽默感作爲動力,在鼓勵自己一次次嘗試。

四、成爲女指揮家《指揮家》

如果你想做一件事,事先知道你會經曆被解雇、被非禮、父母強烈反對、在大庭廣衆遭人恥笑,你目睹過你的前輩嘗試它并遭遇慘敗,你的生活還一直比較窮困,你唯獨不知道的是最後的結果,你還會堅持嗎?

不堅持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還可以用其他方式來證明自己,除非——這件事就像毒品,你到了不做可能就活不成的地步。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指揮家》裏,女主角安東尼娅‧布麗可經曆了這一切,如果要找到她堅持的理由,隻能說是她的熱情。

片頭,她忘我地在男廁所拿着筷子對着鏡子指揮,有人進男廁看到她分明在揮舞筷子,她卻不敢明說,隻找了個借口稱在“檢查衛生”。“我想當指揮家”并不是一句女人敢說出來的話。但她的熱情決定了她的心理素質,不管付出什麽樣的代價,都有她超出一般的熱情來支撐她。

不過空有一腔熱情沒用,關鍵是她的熱情給她提供了鑽研和不斷練習的動力,讓她擁有了不一般的專業水準,憑着這一點,她才把“女人當指揮家”這個衆人一聽就笑的瘋話變成了現實。

片尾有這麽幾行字:“2008年權威音樂雜志《留聲機》發布了全球排名前二十的樂團名單,其中無一樂團聘用過女性首席指揮;2017年,在該雜志發布的史上前五十位最偉大的指揮家中,沒有一位是女性。”

安東尼娅‧布麗可離自己最想要的現實也許還有一定距離,她最終也沒有當上樂隊的常駐指揮,不過這擋不住越來越多像她這樣有熱情的女性實現理想。而且,她早已給所有想成就事業的人做出了足夠的表率。

五、成爲女政治家《王冠》

電視劇《王冠》裏,女王說的一段話,也許最恰當地概括了英國第一位女首相撒切爾夫人破除人們偏見的動力和原因。

那是撒切爾夫人辭職之後與女王見面時的場景。女王說:“我登基的時候還很年輕,25歲,但身邊都是古闆又高高在上的白發男人,對我指手畫腳。”而她深知,撒切爾夫人與她一樣,面對着同樣的困境。

在她執政期間,女王與她的關系并不和睦,有時甚至針鋒相對,但撒切爾夫人如今被迫辭職,女王卻生出了同情和理解,她又說:“我希望向你表達我的慰問。這不是女王對首相的慰問,而是一個女人對另一個女人的慰問。”她承認了她們之間存在分歧,但又表示,人們忽略她們之間的很多共同點,比如:“我們是同一時代的人,我們都是基督徒,我們的工作态度,我們的責任感,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對這個我們都深愛的國家的奉獻。”

用女王的話說,正是這種“工作态度、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爲撒切爾夫人提供了動力,支撐她走下去。這三個詞跟絕境、天賦、幽默感和滿腔熱情不一樣,如果你擁有後四者,你就擁有了一種外部的推動力,但“工作态度、責任感和奉獻”需要的是内在的強大自律。我們希望擁有天賦、幽默感和滿腔熱情,但是得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才能擁有“工作态度、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不過,如果你成爲那個打破偏見的人,這是你可以從撒切爾夫人的經曆中提取出來的有價值的部分。女王知道撒切爾夫人的無奈,也很清楚她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工作。于是她捧着一個裝有獎章的盒子,對撒切爾夫人說:“這個獎章頒給做出非凡貢獻的人士。決定頒發獎章的不是什麽無名委員會,而是君主本人。它對人的出身沒有規定,你的父親可以是公爵,也可以是雜貨商。重要的是你的成就,而沒有人可以否認,我國首位女首相已經讓這個國家變得不同。”然後,她爲撒切爾夫人戴上了功績勳章。

以上就是本期爲大家推薦的關于女性的5部電影。不知看完這些女人電影會給你帶來了哪些啓發,當我想一定會是有所收獲的。

分享這篇文章

日本喜劇片推薦《魔幻時刻》,隻有真愛電影的人,才拍得出這麽魔幻的喜劇

上一篇

美劇推薦:如此好看的驚悚偵探劇,《漢尼拔》停播7年,複活無望

下一篇

猜你喜歡

評論已關閉。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