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拯救片荒的四月,HBO再出新劇。這次的影集主角則延伸到了東亞,與日本合拍了新作《東京罪惡》。這部融合了犯罪、懸疑以及紀實等三大主題的全新影集無疑充滿了看點並被寄予厚望。目前這部新劇開播不久在國內的評分就已衝到8.2的高分,已然成為最近值得一追的新劇。
2022 HBO新劇《東京罪惡》
卡司方面,《極盜車神》男主安塞爾·艾爾高特,日本影后菊地凜子,頂流偶像山下智久、伊藤英明均加盟本片。許多《冰血暴》《西部世界》中的老面孔也與觀眾再次相見。
整部影集只有8集,採取了3+2+2+1的更新模式。在目前更新的三集中,暗線排布,明線涌流,斬獲了8.2分的高分。雖然精彩並看點滿滿,但目前仍然屬於「小眾」的分區中。
優秀藍本見深意
電視劇改編自同名紀實文學《東京罪惡(一個美籍記者的日本警方採訪實錄)》。作者傑克·阿德爾斯坦,曾於1993年至2005年間在日本第一大報《讀賣新聞》當過記者。而本劇也恰恰以一位深入日本的外籍刑事案件口的記者的視角,展開一場對於90年代日本社會深入骨髓的剖析。
經歷了二戰後的重建,彼時的日本迅速從一個傳統的農業國轉化為了工業強國。但迅速發展的經濟的背後儘是泡沫,浮華之後,就是經濟危機的當頭一棒。看似科技發達、經濟輝煌的賽博霓虹的背後,儘是貧富差距、生存壓力巨大,犯罪橫行,民眾「空心病」的社會沉疴。這是90年代的日本社會,也是《東京罪惡》的故事背景。
但書寫戰後日本社會的作品已經數不勝數,名字平平無奇又缺乏時效性的《東京罪惡》憑什麼突圍呢?其亮點就在於「逆向思維」,以及「外向視角」。「外向視角」在於整個故事都是由外國人的視野切入,而「逆向思維」則在於觀眾早已看慣了從東亞流向西方發達國家的移民故事,卻很少見選擇從西方社會主動深入東方的異域視角。更何況,《東京罪惡》的男主角是一個典型的中產高知形象。
所以,真實經歷+獨特視角,優秀的文本註定了《東京罪惡》自帶看點和亮點。同時,「衝突」也將會是整部劇集的關鍵詞。
多重「衝突」中見內涵
「文化衝突」,是本劇隱藏在本片對於90年代日本黑幫犯罪調查主線背後的一條暗線,同時也是調節本片沉重主題節奏,甚至讓劇集更有「縱深感」的利器。在劇集一開始,極具日本風情的街道上,一個金髮碧眼的年輕男孩操著一口流利的日語與當地人交流著。
歌舞伎廳里,沒有穿著和服的舞姬,而是濃眉深目的異域女郎。金髮猶太少年的自來熟和熱情,奔放以及外向的性格,同這座等級森嚴又內斂死氣的城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無論是從視覺還是劇情層面,可以說,導演真的把「衝突」拿捏絕了。
除了在氛圍方面,劇情方面的一些小設計也恰到好處地為劇情添彩。初來乍到的傑克仍然用一套典型的「美式價值觀」和上下級相處模式渴望滿級通關職場試煉,卻不料剛剛開局就在女上司和總編輯處吃癟。長著一張典型「亞洲宅男臉」的同事丁丁在努力學英語,卻依然因為用錯俚語而鬧笑話。在《東京罪惡》的故事中,傑克就像是連接日本文化和美式價值觀的一個樞紐,突破文化壁壘,在交流的海洋中暢行無阻。
影集努力塑造的「衝突」不僅僅是節奏的調味劑,更是反思更深層次問題的野心的體現。二戰後,日本社會的處處發展都留下了美國的烙印。無論是日語中層出的英語外來詞,還是生活方式,美式價值觀已經無孔不入。
而在光鮮社會的B面,存在著獨特的「合法化」的日本黑幫。而正是這個陰影中的群體最容易體現這個社會最基本的生存法則。
在這種境況下,「菊與刀」的規矩和信仰是否會因為自由主義和自我主義的侵入而動搖?在人人心中都有明確善與惡的界限意識的社會中,黑幫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是單純的基層權力的極化,或是緘默著更加深層次的黑暗,這都是《東京罪惡》試圖解答的。
節奏合理,不可多得的理想主義
10年前,同樣也是HBO電視台,用一部金句頻出的《新聞編輯室》將新聞理想以及身為記者的職業魅力書寫得淋漓盡致。直到如今,這部電視劇的部分台詞解讀依然可以一針見血地評論許多社會事件。
只可惜在過去的十年中,除了《新聞編輯室》之外,我們已經很難想到一部新的作品可以展現出身為「無冕之王」和「第四權力」的記者所肩負的責任和身具的魅力,於是《東京罪惡》便應運而生。在《東京罪惡》中,「現實」一定程度上衝擊了一腔熱血的理想主義。
雖然正義是普世價值觀的主基調,但在《東京罪惡》的描繪中,本應當維護正義的警察卻成為了遊走在幫派間的地頭蛇,遊走在歌舞伎廳的燈紅酒綠中。而仍然心存正義和善念的警察卻無法獲得官方的支持,只能在暗中默默調查真相,或犧牲自我而維繫幫派治安之間微妙的動態平衡。
初入職場的傑克在「揭黑」和尋找「真相」的路上屢屢碰壁,甚至收到了「東京沒有兇殺案」這一荒誕的警告。費盡心思調查到的深度報導,被上司一句話就丟入廢紙簍。甚至連被生活逼到絕境的普通人,都只能選擇在公共場所自焚,以防被房東向家人討要因他的自殺而引起的「折損費」……
看似是一個有些理想主義的記者「打怪升級」的升職記,一場90年代日本的底層探險記,實際上在兇殺案的背後,日本90年代盤根錯節的複雜社會關係網漸漸浮出水面,而一幅以苦難和唏噓為主色調的冷調浮世繪也正在徐徐展開,「遠方的哭聲」也在一點點地進入眼帘。
要講述一個系列式的、線性的、成體系而非單元化的有野心的、龐大的故事,掌握合理的敘事節奏依然是講好故事的重中之重。而《東京罪惡》的故事恰恰懸疑性、獵奇性與深度並存,沒有淪為非虛構創作扁平、枯燥的流水帳,而是起承轉合布局合理,盯好3+2+2+1的更新模式,在每一次更新前的片尾都留下一個「氣口」,將「沒那麼簡單」的猜測權留給觀眾。
無論是「第三方」視角,有深意的衝突,歷史拐點的暗潮湧動,還是懸疑與犯罪,揭黑與維繫正義自帶的看點,都證明了《東京罪惡》「並不簡單」。在第三集的結尾,傑克被「禮貌地綁架」,佐藤的地位動搖,為觀眾留下了不小的謎團。
繁華都市的暗流仍然在涌動,對於這部2022年不尋常的HBO影集的期待值也在持續拔升。總體來說,在劇荒時期,半紀錄片式的,做到了冷冽克制而不乏味的,並配合了HBO自帶高級感的美術和視聽語言的《東京罪惡》依然是難得的精品新劇,值得走出小眾圈子,獲得比8.2更高的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