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院線低迷已久,本周末,我們終於等來了一部適合在大銀幕觀看的商業動作大片。《變形金剛》系列電影導演麥可·貝,帶著他的新片《劫命救護》來了。
2022動作電影《劫命救護》海報
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麥可·貝導演標誌性的爆炸、槍戰、撞車、酷炫移動鏡頭,一個都不會少。
麥可·貝算是中國觀眾的老朋友了,這些年來,他的爭議與票房齊飛。影評人對他又愛又恨,觀眾卻對他欲罷不能。這次,他交上了怎樣的答卷呢?
麥可·貝的三板斧和新花樣
動作電影《劫命救護》翻拍自2005年同名丹麥電影。從片名就能看出來,這部片以追車作為主線,它像是洛杉磯街頭版的《玩命關頭》,又有點像是《捍衛戰警》《熱天午後》和《絕地戰警》的融合體。
影片講述了丹尼(傑克·吉倫哈爾 飾)和威爾(葉海亞·阿卜杜勒-邁丁 飾),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兄弟。
丹尼是搶銀行的老手,他得到劫匪老爹的真傳,多年來從未失手。威爾從小被丹尼家收養,他是個正直而有原則的退伍軍人。為了給重病的妻子籌錢治病,他向兄弟借錢,結果被拉下水變成搶銀行。
陰差陽錯中,兩人搶到一輛救護車逃命,車裡還有護士(艾莎·岡薩雷斯 飾)給病人急救。一面是鋪天蓋地的圍追堵截,一面是救護車裡生命垂危的傷員,他們陷入了兩難的抉擇。身為退伍老兵的威爾車技了得,他把一輛笨重的救護車,開出了F1賽車的感覺。
這部《劫命救護》在疫情期間僅用38天就拍攝完畢,預算為4000萬美元。對於見慣了大場面的麥可·貝來說,「這屬於小預算電影。」
最近幾年他做製片人更多,這次親自掌鏡,雖然是個「小項目」,但我們還是可以一次性看遍他的「三板斧」招牌手法。比如快速凌厲的剪輯手法,激烈的追逐動作戲,大量的仰拍人物,雄壯的環繞鏡頭,還有無數的爆炸、爆炸和爆炸。
他可能是全世界最喜歡拍爆炸和撞車的導演了。「爆炸貝」的外號,就是因為導演當年拍攝《珍珠港》時,為了還原偷襲珍珠港的殘酷戰爭場面,他以7秒鐘350次爆炸的成績,創下了最大規模爆炸戲的金氏世界紀錄。
1994年他拍攝處女作《絕地戰警》預算拮据,拍攝最後一場爆炸場景時,製片人甚至因超支而拒絕了導演的要求。憤怒的麥可一氣之下,自掏腰包拿出兩萬五千美金,讓劇組開工加班來完成這場爆炸戲,並且說如果不拍自己就走人。
爆炸在,故我在。
從第一部《絕地戰警》到後來的《變形金剛》系列,「爆炸貝」確實對爆炸戲愛得深沉。除了爆炸,這部動作電影裡的追車戲也是重頭戲。不僅有救護車和多輛警車在洛杉磯的真實街道和高速公路上展開追逐,劇組還邀請了52位真正的警察和消防員參與拍攝,讓影片的真實感更強。
片中最激動人心的場面,應該是直升機低空飛行加入追車大戰,在槍林彈雨中,和救護車展開花式速度對決。是飛機更快還是救護車更快?觀眾忍不住捏了一把汗。
麥可·貝最愛的視覺奇觀,還有玩旋轉慢鏡頭。他經常給鏡頭中的角色一個180度或者270度的「全景」,背景像走馬燈一樣飛過。早在1994年拍攝處女作《絕地戰警》時,我們已經能看到許多「麥可·貝式」的鏡頭雛形:比如快慢鏡頭的結合,還有仰拍的環繞廣角鏡頭。
他擅長利用角色和環境所處的不同層次,利用視覺差和運動軌跡,再加上快速的剪輯,營造出一種效果壯闊的大片感。他想讓鏡頭快於你的大腦,卻慢於你的眼睛。
這次在《劫命救護》裡,麥可·貝更加入了大量新奇的拍攝視角:比如在狹窄的車庫低空穿梭,在大廳中俯視環繞,以及從高樓高速俯衝向下。這些極其罕見的鏡頭角度,是用第一視角穿越機(FPV)拍攝出來的。導演為這台機器找來無人機競速聯盟世界冠軍——亞里克斯·瓦諾弗擔任飛手。
這位19歲的天才冠軍能通過VR眼鏡和特製頭盔,看到穿越機視角的實時情況,帶來仿佛「超人附體」般的第一視角,這是其他普通攝影機完全無法拍出來的。把視覺奇觀拍出新花樣,這一直是麥可·貝的拿手好戲。
爭議與票房齊飛
多年以來,圍繞麥可·貝身上的爭議從沒停過。想說,如果你一直喜歡麥可·貝的電影風格,那應該也會喜歡這部《劫命救護》,如果討厭他之前的電影,可能會以同樣的理由討厭這部。
這是一部全程不用動腦子的視覺爽片,同時導演一直以來熱衷炫技的毛病,也還是存在。全片塞得過滿的視聽場面,讓人少了些喘息的時間,像是坐了兩個小時的過山車,開頭覺得刺激,但結束時可能會有頭暈目眩的疲累感。
正如片中那輛全程狂奔、絕不停車的救護車一樣,麥可·貝也完全沒有讓自己停下來的意思。他唯一的目標就是:讓鏡頭畫面有最強的視覺衝擊力。
值得一提的是,《劫命救護》裡的故事情節和人物設計,比麥可·貝的其他電影有些進步。片中兄弟倆為了逃亡搶了救護車,結果車上還有命懸一線的傷員。導演想要突出金錢和人性的互相糾纏,以及人性的複雜之處。比如葉海亞飾演的威爾搶銀行也有合理性,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拯救家庭。
傑克·吉倫哈爾演過不少洛杉磯警匪片,這次他的角色在正邪之間不停搖擺,不僅有亡命之徒的癲狂過火,也有對兄弟的仗義之情。
另外,影評人經常吐槽的一點,還有麥可·貝的電影總是拍得太長了。比如2001年的《珍珠港》有183分鐘,2014年的《變形金剛4》有166分鐘,《變形金剛5》也足足有150分鐘,連《絕地戰警》這種以城市背景的街頭動作片,也能拍出143分鐘。
這次《劫命救護》已經「精簡」很多,內地上映的版本為135分鐘,在他的電影裡已經算短的了。不過如果能縮減到2小時以內,觀感應該會更好。
麥可·貝是個能賺錢的導演,即便他說出「《變形金剛》只拍三部曲」這種玩笑話,片方也會推著他繼續前進的。
他在宣傳動作大片《劫命救護》時,曾聊起往事:「我拍了太多《變形金剛》,史蒂文·史匹柏曾跟我說,拍完第三部就收手,我也說會收手的。但派拉蒙哀求我拍了第四部,全球票房也過11億美元。」
「當時我決定不再拍了,但他們又來苦苦哀求我再拍一部,我實在應該停手的。但怎麼說呢,拍《變形金剛》確實上癮。」
沒錯,他拍得上癮,派拉蒙看到高票房更上癮。中國網友給麥可·貝取了個帶諧音的綽號——「賣拷貝」。這個綽號確實很能總結他的特點:拷貝賣得多,所以票房高。
其實大部分普通觀眾,去影院的追求都挺單純,要看得爽,要花錢值。麥可·貝恰恰在觀眾體驗上做得很棒,觀影門檻低,視聽場面夠緊張刺激,在兩個小時之內保證給你安排得滿滿當當,不會寂寞。看「爆炸貝」的動作電影,爽就夠了,還要什麼自行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