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是韓國電視劇再度走紅的時刻,高質量的韓劇開發了更加多元化的類型,但是觀眾在多種選擇中唯獨沒有看見青春偶像劇的出圈表現。韓國的青春偶像劇為什麼會如此風靡?因為這一類的電視劇流行的背後,是人們對青春的追憶以及對明星的幻想。
就在2022年3月才上線的《二十五,二十一》再次引起了狂歡,這部青春題材的韓國電視劇一周內的表現直飆9.1的高分。這部韓劇到底憑藉什麼樣的賣點來吸引觀眾?是南柱赫+金泰梨的卡司陣容,還是運動+校園戀愛的小清新題材?
我想在這部青春偶像韓劇上線後,肯定會有大批的觀眾將它與《舉重妖精金福珠》作類比。同樣是校草男主與運動天才的邂逅,同樣是一段充斥著羅曼蒂克的初戀故事,為什麼體育題材的青春偶像劇會更加出彩?
《二十五,二十一》中對於青春的講述,遠不止校園愛情劇那樣簡單。
其實在南柱赫的成名劇中,觀眾可以看見導演只是試圖將體育的題材帶入到愛情偶像劇中,整部劇洋溢著青春的曖昧,毫無狗血也並無波折(這裡指的是傳統偶像劇中的車禍/失憶橋段)。
但是在《二十五,二十一》中,導演在前兩集就已經向觀眾交代了不同於以往的人設。羅希度是一個不被父母鼓勵的擊劍天才,白亦辰則是受到經濟危機影響,家道中落的富二代男孩。最關鍵的人物高佑琳,她是年紀輕輕的擊劍冠軍,同時她的成功也離不開白亦辰過去的幫助。那麼在這樣三個前提下做選詞填空,你會把誰與誰聯繫在一起?
按照過去的邏輯,羅希度會喜歡白亦辰,高佑琳也會因為喜歡白亦辰,最終與羅希度關係破裂……當然,這樣的設置也太「抓馬」了不是嗎。所以在《二十五,二十一》中我們看到了更破朔迷離的關係,卻格外合理。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評論,這不僅僅是一部低幼愛情劇,而是講述了我們最熱血的青春。
羅希度最早將高佑琳視為自己的偶像,並且在心中預留了無人可敵的位置。直到羅希度轉到高佑琳的學校後,被後者痛罵甚至羞辱,這讓她認識到面前的女人在自己心目中完美無缺的形象就此決裂。
曾有評論說道,《二十五,二十一》的編劇原本寫了一部女性同志的故事。如此一來我們也就能理解,為什麼在戀愛戲中最吸引觀眾的爭執片段選擇了兩位女生,而將白亦辰放在邊緣的位置。
同樣在前期的故事發展中,白亦辰的存在感實在太過於微弱,即便觀眾能夠猜測到他與羅希度的愛情戲份,卻仍然像一條副線般獨自發展。男女之間的愛不痛不癢,羅熙度和高宥林之間的感情才刻骨銘心。隨著劇情的發展,異性戀的情感升溫又讓觀眾的思緒迴轉,在夢想與憧憬中找尋著自己的幸福。
直到羅希度在擊劍比賽上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成績,她與白亦辰這樣一對冤家情侶才開始逐漸走上正軌。與《舉重妖精金福珠》不同,《二十五,二十一》以童話般的形式講述著過往的生活。其實在這部劇中,過度飽和的色彩充斥著青春的光鮮亮麗,以至於會讓觀眾難以第一時間分清「當下時間」與「過去時間」的差異。
在劇中,通過羅希度女兒的視角進入到主線故事中。影視劇習慣性的利用顏色去表達自己的主題,「紅色」代表著熱血、代表著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綠色」意味著青春;「粉色」意味著櫻花蝦羅曼蒂克的愛情,似乎在整季的第一集就已經預示著全劇的浪漫氛圍。因此,當觀眾看到雙女主之間的友情、三對夥伴之間的愛情、家庭之間的親情時,不僅感概一句「這就是青春啊。」
在過往韓國偶像劇走向大雜燴的道路上,《二十五,二十一》保持著自己另類的清新。當所有人都在為羅希度母親的行為憤憤不平時,實則母親也在背後以自己的方式保護著女兒的權力。
羅希度第一次與高佑琳站在國際賽場上爭奪冠軍時,觀眾似乎忘記了這是一場為國爭光的榮譽之戰,而更像是看待自己的孩子拌嘴一樣,看兩個女孩是如何爭奪自己的「毛絨玩具」。
同樣在羅希度第一次帶著白亦辰跑到校園裡散心,他們打開操場上的一排水管,在噴泉中嬉戲。我們看不到社會在這對年輕人身上的鞭打,我們在其中只看見了青春的印記和治癒的成長。劇中既沒有以往的狗血情節,也沒有廝殺的「抓馬」橋段,幾位年輕人之間的感情何不像《請回答1988》一樣平淡且充實。
在《二十五,二十一》中,成長這個關鍵詞的重要程度遠大於愛情。羅希度在擊劍場上一路的披荊斬棘,讓我想到了《后翼棄兵》中的貝絲·哈蒙。
同樣是天才、同樣是成功意義上的大女主爽劇,但是《后翼棄兵》這部劇的爽點,又好比片中女主所經歷過的的性愛一樣,也是枯燥扁平和無趣的。相反,羅希度的「爽點」正是在於人物的傻白甜性格。羅希度的笑容是具有感染力的,她的性格幫助自己在生活中結交到各種好夥伴,其中當然包括公主氣質的高佑琳,和富家少爺白亦辰。所以在這兩位「主角光環」的襯托下,羅希度並不是能讓觀眾第一眼注意到的對象,因此她的逆襲也就更符合觀眾心中的爽點預期。
全劇的後幾集,我們會產生越來越強烈的感受:編劇太懂觀眾了!當羅希度問白亦辰我們是什麼關係時,此刻的氛圍一定是最浪漫的告白,男主毫不掩飾和猶豫的表達著自己的愛意。這段關係也隨之得到了羅希度母親的認可,父母的接受像是抓了一把糖塞進觀眾嘴裡。
在自然過渡中,我們逐漸意識到原來《二十五,二十一》中的成長不僅僅圍繞著這幾個年輕人展開,父母輩的情感宣洩也同樣含有深意。所以我們也就能夠明白,「童話風」本就與復古回憶不相匹配,那麼為什麼導演還要通過這種方式拍攝了80年代的故事。在這樣一段荷爾蒙肆溢的青蔥歲月,成長的歷練不僅體現在孩子身上,也體現在父母輩的成熟。
劇中不僅有羅希度和高佑琳的友情線,更是暗暗鋪設了一條母親與教練之間的友情故事。羅希度母親獨家報導了教練的醜聞,這樣的行為在20年後發生在了白亦辰身上。可是,觀眾始終無法將白亦辰視為背叛團體的惡人,就像開篇無法將高佑琳視為高傲的反派。
在人物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來自各方的惡意,但我們只是無法接受親近的人第一個揭露自己的軟弱。而白亦辰的獨家報導,正向觀眾展現了一個身不由己的社會、一個成熟道路上不得不做出的選擇。我們不是無法接受孤單,而是無法接受眾叛親離的落差感。所以在白亦辰選擇公開報導後,眾人期待他能出現解釋自己的行為,而白亦辰才是不敢直面自己的人。
在最後一集,觀眾渴望見到HE(Happy Ending)的大結局,但曾經堅定摯愛對方的兩個人平淡的走向分別,這才是觀眾最難以接受的BE(Bad Ending)。轟轟烈烈的爭執也許會為這段戀情鋪墊下挽留的機會,但是愈發冷靜的別離才是最難以割捨的痛楚。在生活中,我們難以見到《甜蜜蜜》裡轉身相見的緣分,更多情況下便是這樣冷靜的表達自己的需求,緊接著各奔東西。
大概這樣,正是青春的遺憾。《二十五,二十一》讓我們回憶起疫情前的自由與童真,也許這正是在面臨種種意義上的失去時,我們開始找尋那些無法被奪走的事物,並用力守護。在通向兩極的隧道面前,生活中的一切早已變得今非昔比。但逝去的青春帶給我們的並不只有失望,也帶來成長的意義。